沙特伊拉克石油价-米乐app官方
1.欧佩克组织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2.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3.伊朗每年石油收益几千亿,为何百姓还是穷困潦倒?
4.为什么说伊拉克是战争中最富裕的国家?
5.沙特已经承诺足量供应10月原油出口配额,油价动荡到底是谁在背后操纵?
6.80年代的世界原油价格大概是多少?
7.伊拉克油气丰富,为何美国攻打伊拉克却没有拿走一滴石油?
根据近期国际市场油价变化情况,2021年3月3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60元和250元。这个是油价今年第四次调价,联系到2020年末的调价,已是?八连涨?。相关政府表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组织和好相关产品。确保市场稳定供应,严格执行国家价格政策,加大对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影响油价上升的因素,原因有很多,包括地缘政治,政策等。
第一,就是政治元素
主要看石油出产国产量,其中包括伊拉克,俄罗斯等国。如今伊拉克南部的政治动荡持续加剧,这些不安全环境,确实影响到伊拉克的石油工业。事实上为伊拉克是世界第五大产油国,产量会不断提升。不过因为紧张局势,导致油田关闭,影响石油价格。
另外还有重大石油出口国俄罗斯意见,它与阿拉伯国家达成一致,达成减产协议。沙特自愿进行额外减产,导致国际油价走高 。这个协议具有很强不确定性,也会影响石油的价格。如果俄罗斯退出opec ,大幅增产,会导致油价下跌。另外不可不预判美国对石油价格影响,特别是两个政党观点。民主党候选人倾向于反对使用石油和天然气,价格自然会下跌。
第二,就是国内使用需求
中国的石油使用需求,一致影响其价格。为了减少对外国依赖,中国不断扩大其储备,阻止油价进一步下跌。保证世界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
第三,疫情影响
如今中国经济呈增长趋势,石油是工业血液,疫情呈稳定趋势。市场上使用石油需求量增高,导致国内成品油市场将迎来?九连涨?,导致向新能源等其他领域转移。欧佩克组织与国际油价变化关系
伊拉克政府宣布,整个国家已证实的可开采石油储备总量为1431亿桶。依据石油输出国家组织(opec)的数据计算,这一储量位列世界第三。 cctv 说美国 在伊拉克的军费花了6w亿美元
按照每桶105美元算的话1431y桶价值15万0255亿美元 如果美国能不花一分钱白得572.4亿桶看那不亏 如果白得的超过这些单从油的角度看是赚了。 但是这些油不可能白给美国 卖的话也是明码标价全球统一的 也不可能只卖给美国一家 除非美国人自己去开采没准还有些赚头 伊拉克的油全让美国人开采也不大可能。 按伊拉克一天卖给美国40w桶算要卖400年左右才能达到572.4亿桶的量 可是按照每天260wtong的产量也就够开采不到200年的
石油巨头英国石油公司(bp)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鲁尔博士在北京发布2012年《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下称《年鉴》),用数据概述了2011年的能源大背景:2011年石油价格大幅增长,即期布伦特原油价格年均上涨40%;全球石油储量可用54年,而去年全球所有能源净增长均来自新兴经济体。化石燃料以87%的市场份额继续主导着全球能源消费,可再生能源虽然增长迅速,但仍只占全球消费的2%。 从账面上看美国在未来54年里能从伊白拿到的石油价值=之前所花当时6w亿美元的价值就不亏 不过这6wy里花费的可再生能源与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能源那个更紧俏很明显 美国亏不亏你不能单从石油一时的价值 与 当时军费开支上看 还要考虑不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与价格波动 还有伊拉克石油未来对美国的出口量 如果一次性花费大量金钱在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上以换使用更长久的不可再生能源应该是不赔本的 按照伊拉克一天出口石油到美国40wtong算 54年出口的量是79亿桶 这79yt都得是花钱买不是白来的 而且是当时市场价 你看03年之前伊石油对美国的出口量与产量的比例和2012年和之后日子直到停止对任何国家出口石油这个的比例 如果12年开始这个比例高于03年之前 从某些角度说美国应该就算没赔 不过计算的时候你还要考虑到6wy里花费里的不可再生能源
2013-03-14国际原油现货价格
迪拜 104.60 ↓0.90 ↓0.85%
阿曼 104.60 ↓0.90 ↓0.85%
塔皮斯 113.88 ↓1.17 ↓1.02%
米纳斯 108.15 ↓1.09 ↓1.00%
国际原油价格主要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opec)简称欧佩克组织,于1960年9月14日成立,1962年11月6日在联合国秘书处备案,成为正式的国际组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目前包括12个成员国,即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联酋、卡塔尔、利比亚、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前成员国还包括加蓬共和国和印度尼西亚(表2-8)。
表2-8 欧佩克组织各国所在地
资料来源:opec: member countries.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6 october 2012]和field listing.ciaworld factbook.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4 january 2009]。
欧佩克组织虽然因其成员国的石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只占世界石油、天然气总产量的40%和14%左右,而不能控制国际石油市场,但出口的石油占世界石油贸易量的60%左右,对国际石油市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该组织执行统一石油价格政策和配额制,以便把油价稳定在高水平;也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强大、最难对付的国际性组织(表2-9)。
由于世界石油需求形势的变化,石油市场已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力量也随之日益增强。例如,根据bp公司2013年的能源报告数据显示,1970年到2012年间,美国石油消费量由每天的1471×104桶增至每天1555.5×104桶;中国的石油消费增加了17.38倍,由每天的55.6×104桶增至每天1022.1×104桶。而且中国的石油进口量2012年比2005年增加了1.21倍,由每天245.7×104桶增加到每天的543.3×104桶。
该组织旨在保持石油市场的稳定与繁荣,并致力于向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的稳定的石油供应,兼顾石油生产国与消费国双方的利益。其通过自愿减少石油产量,或在市场供应不足时增加石油产量的方法来达成上述目标。例如,1990年海湾危机期间,该组织大幅度增加了石油产量,以弥补伊拉克遭经济制裁后石油市场上出现的每天300万桶的缺口。
表2-9 欧佩克组织对石油价格影响大事记
另外,欧佩克组织将石油交易经济活动导向了政治活动方面。1973年10月,作为反对以色列战争行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沙特阿拉伯领导其他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展开了石油禁运,导致了西方国家的能源危机。由于石油输出国组织所获得的经济成功,大量的石油美元在几十年间迅速地流入这一地球上人口最不稠密的角落。石油输出国组织在20世纪的后期每年石油收入达1500×108美元。
伊朗每年石油收益几千亿,为何百姓还是穷困潦倒?
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因素很多,既包括产量、消费需求量、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世界石油储备量这些市场因素,又包括战争、意外事件等非市场性因素。由于非市场因素的随机性太大,本节打算从市场因素出发,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和分析这些市场因素在国际原油价格形成中所起的作用。
4.3.1.1 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其产量、价格政策
为反击国际大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统一和协调石油输出国的石油政策,1960年9月在伊拉克政府的邀请下,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与会代表在巴格达聚会,会议决定成立一个永久性的组织,即石油输出国组织,最初成立时只有上述5个成员国,后来又加入了6个,欧佩克现有11个成员国,它们分别是:阿尔及利亚、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加拉瓜、卡塔尔、沙特、阿联酋和委内瑞拉。
目前,opec已探明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78%,但产量只占世界总产量的40%左右,图4.12为opec在1960~2002年期间石油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份额变化。opec市场份额的高峰出现在1973年,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5%。此后由于石油危机引起的高油价导致世界经济萧条,石油消费量锐减,以及替代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开发利用、能源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墨西哥、英国北海油田、北阿拉斯加等许多大油田的相继发现,加上其他非opec国家受高油价诱使增加产量等原因的综合影响,opec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20世纪80年代中期跌到最低时只有30%左右,但1986年后的低油价刺激了世界石油消费的增长,抑制了对高成本油田的投资和石油勘探投资,加上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使得对opec的石油需求量增大,世界新增石油需求主要由欧佩克来满足,opec的石油市场份额开始缓慢上升。近年来由于非opec,特别是俄罗斯等国不断增产,opec的市场份额略有下降,但基本上稳定在40%左右。虽然目前只有40%左右的产量份额,但由于opec还留有约600万桶/日(或3亿/t年)的机动生产能力,这是其他石油生产国所无能为力的。世界上有50多个非opec产油国,他们以不足1/4的已探明储量,生产着占世界60%的年产量。因此,这些非opec石油生产大国,如俄罗斯等,基本上都已开足马力在生产。
凭借巨大的剩余生产能力,opec可以在国际原油价格超过市场承受能力、对主要石油进口国的经济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时增加产量,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以此阻止油价的上涨并进一步降低油价;反之,当油价过低对石油出口国收入和经济生产产生不利影响时减少产量,缓解供过于求的局面,阻止油价的继续下滑,促使油价进一步回升。opec根据市场状况,通过剩余生产能力对世界石油市场的供给进行调节,力争将世界石油价格稳定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所以从目前阶段看,虽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限制和制约了opec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和控制能力,但它对国际石油市场的影响力仍然是不容忽视的,有时甚至能够操纵国际油价的涨落。尽管非欧佩克国家的石油总产量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60%,但各国均按自己的行为方式生产,没有统一的组织和行动,所以单一非o pec国家的产量通常无法对国际原油价格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图4.12 opec石油产量份额
(据h tp://www.eia.doe.gov/emeu/aer/pdf/pages/sec11_10.pdf)
此外,由于opec有大量的已探明石油储量,许多长期预测都表明将来世界对opec资源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大,从长期来看opec的石油份额有增大的趋势。因此,opec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不仅不会降低,还可能会进一步增大。所以如果opec能够协调好各国的利益,做到行动一致,将油价控制在给定的范围内,应当是一件较有把握的事情。
opec原油价格指的是沙特阿拉伯轻油(arab light)、阿尔及利亚撒哈拉混合油(sahara blend)、印度尼西亚米纳斯(mlnas)、尼日利亚邦尼轻油(bonny light)、阿联酋迪拜油(dubai)、委内瑞拉蒂朱纳轻油(tiajuana light)、墨西哥依斯莫斯轻油(isthmus),7种原油市场监督价格的平均价格,o pec利用这个价格监督国际石油市场的原油价格。opec从1999年9月以后开始研究价格带机制,并从2000年3月起开始正式实施这一机制。所谓价格带机制就是事先设定一个价格幅度,如果实际价格超过或低于这个幅度一定时间,就通过调整产量使价格回到设定的幅度内。欧佩克进行的尝试和各国货币当局为回避外汇大幅度变动而介入外汇市场的做法相似。
2000年10月开始,0pec启用石油产量调整机制,使油价在2001年9月之前都维持在opec设定的价格机制带中。但到2001年9月美国爆发“9.11”事件,虽使油价一度上涨,但随后因国际石油市场担心美国经济将受重挫,带来石油需求大幅减少,加上产油国为了维持国际稳定而暂停启用石油产量调整机制,未在需求降低时进行减产,使油价在2001年10月跌至低于每桶20美元,甚至到2001年11月接近16美元/桶。截止到2001年12月底,因为冬季需求增加,且opec和非opec产油国也确定进行减产,油价才重新回到价格机制带中。2002年底和2003年初由于美伊战争和国际投机力量的双重影响,国际油价一度冲高到33美元/桶。但战争开始后油价迅速回落,此后的半年左右时间里油价基本上控制在opec的价格机制带中。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拉克安全形势日趋紧张,重建问题又困难重重,人们担心中东地区动荡局势将进一步加剧,从而导致石油供应紧张,加上世界经济的复苏和o pec 在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两次减产,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2003年油价不断振荡上行,2004年4月以后更是一路上涨,完全脱离了opec设定的价格机制带。图4.13为2001~2004年11月opec一揽子油价走势。应该说在平稳时期opec的产量政策效果还是比较有效的。
图4.13 opec一揽子价格走势
(据eia/opec通讯社)
4.3.1.2 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
原油产量作为供给的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世界原油产量由opec和非opec原油产量两大块构成,opec和非opec的产量波动引起世界原油总产量的波动,进而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图4.14和图4.15 分别反映了1960~2002年期间opec、非opec和世界总的原油产量变化趋势和波动状况。
图4.14 原油产量波动
图4.15 石油产量波动
可以看出,自1960年以来的30多年里,除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苏联的解体,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出现微弱的下降外,其余时间里非opec原油产量基本上呈稳步上升的趋势。世界原油产量的波动主要来自opec原油产量的波动(表4.2,表4.3)。opec组织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前的原油产量稳步上升,波动较小,但随后的10多年时间里产量波动较大。其中20世纪70年代发生了两次大的石油危机,opec原油产量处于较大的变动之中;80年代初期o pec原油产量大幅下降,从而导致世界原油产量发生相似的波动。
表4.2 欧佩克、非欧佩克和世界原油产量波动性统计量
表4.3 欧佩克、非欧佩克和世界原油产量波动之间的相关系数
从图4.16明显地看出,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和90年代末,世界原油产量的剧烈波动与opec原油产量的波动几乎完全一致。统计分析显示,opec原油产量变化与世界原油产量变化之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41,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是显著的;而非opec产量变化与世界原油产量变化的相关系数只有0.278,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不显著。由于opec和非opec共同提供世界所需的原油产量,所以两者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两者的相关系数为负(-0.062)也说明了这一点。但由于世界所需的原油产量是随着供需、经济发展等情况而不断变化的,所以两者的这种反向关系很微弱,是不显著的。因此,opec原油产量波动是造成世界原油产量波动的一个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原因,进而也是造成国际原油价格变化的原因。
既然opec原油产量变动是世界原油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因此opec产量变动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形成和波动起了一定的作用。图4.16反映了1970~1998年期间opec原油产量与世界原油价格的变化趋势。
图4.16 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
在opec原油产量波动的同时,国际原油价格也从1970年初的每桶3~4美元上涨到每桶30多美元。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前原油产量稳步上升,原油价格基本上保持稳定,中东石油禁运打乱了石油产量的稳定走势,造成恐慌,使得原油价格迅速上涨。但随后opec组织进一步减产,原油价格仍然下滑,显然这就不是供给方面的原因,而主要是由于前一阶段高昂的原油价格造成世界经济的萧条导致需求减少所造成的。所以opec原油产量与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趋势并不呈完全反向变动关系,这也可以简单地说明o pec组织可以通过调整产量对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并不能完全反映或左右国际原油价格的走势。
4.3.1.3 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与世界石油需求
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稳步增长时,由于各行各业扩大生产,需求的能源量相应增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更多的工人或更长的工作时间或劳动强度,从而增加了居民的收入,居民收入的增加有可能导致居民对生活能源使用的增多;相反,世界经济发展不景气时,各行业相对缩小生产规模,导致作为原材料的石油需求量减少,由于各部门生产规模缩小,或减少了雇佣劳动力或缩短了工作时间或降低了工作强度,使得居民收入也随之减少,这又进一步减少了居民对生活能源的使用。所以,能源消费量与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一些文献从实证角度也证实了这种关系的存在性。
4.3.1.4 oecd石油储备与国际原油价格
石油储备在将各种市场波动传送到油价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石油战略储备和商业库存在国际石油市场这个大系统中处于调节总供需量的地位。其数量变化直接关系到世界石油市场进出口量的变化(抛出库存可使进口量减少,购进库存则使进口量增加)。库存的作用相当于一个调节进出口量的“水库”。库存(物流)变化(即库存油在市场上的流量大小与方向)主要受供求差额、库存目标量、经营决策等信息流的制约与调节。它是一个累积性数量,与油价走势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图4.17)。
图4.17 oecd石油储备与国际原油价格
(1)20世纪80到90年代,油价基本处于经库存调节后的相对平稳的收敛阶段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10多年里,除了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的海湾危机中有很短的一段时期出现了每桶原油价格超过30美元的情况外,油价一般都在每桶15~25美元的较小范围内波动。鉴于石油是中短期需求价格弹性极低的商品,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到90年代末的近20年的时间里,国际石油市场是处于opec组织和西方石油大公司都无法完全控制局面的条件之下,石油价格应该有相当大的波动空间。而这种大波动没有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可以说是与主要石油进口国的巨大石油库存储备的存在和合理使用有相当大的关系。
(2)1997年起的油价动荡与同期储备量较大的变化有关
从1997年初开始,由于亚洲金融风暴等因素的影响,世界石油需求锐减,oecd国家的石油库存储备量开始持续上升,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库存储备总量在460mt到480mt之间窄幅波动的局面。1998年1月一举突破500mt大关后继续扶摇直上,1998年8月份达到526mt的高峰。库存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反映了当时国际石油市场供过于求的严重情况。虽然库存的迅速增加有助于大量吸收过剩的石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石油价格暴跌的压力,但是油价的急落还是几乎同步而来。到1999年2月,油价跌破了每桶10美元的心理线。这说明在1997年以后制约世界石油市场的大环境条件方面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
(3)如果没有库存调节,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增大
有研究表明,即使原来市场处于平衡状态,也会由于经济增长的变化、节能、替代能源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而使消费行为发生变化,也可能破坏原有的平衡,使油价波动不可避免,并且由于产、消双方调节不能合拍,使得油价有暴涨的趋势,甚至很长时间内不能达到相对稳定状态。且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增大,而没有像在可调节库存的条件下出现的油价波动渐趋平缓收敛的迹象。
因此,无论是在过去的相对稳定时期,还是在剧烈变动时期,库存的存在都有助于抑制或缓解油价的过激变化。
因此从长期来看,opec原油产量、世界经济活动水平(gdp)和oecd石油储备量是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
为什么说伊拉克是战争中最富裕的国家?
百姓之所以穷困潦倒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导致。分别是军事花费,政府高管的控制以及其石油过剩导致。
我们知道,沙特地区政治动荡,每年在军事方面都会有高昂的花费,面对美国的抵制,伊朗方面自然把军事力量放在首位。与此同时,伊朗的军事管理在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一个国家如果在国防力量方面都不能有足够安全的保障,那么这个国家是不会在世界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的。
此外,伊朗的石油开采大都是政府财团下的经济活动,所以收益对象一定是政府。而且伊朗的权贵阶层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们是石油开采的主导者,自然而然就会拥有对石油的绝对控制权。他们只会把这种利益分配的最大限度划分给自己。他们会雇佣最廉价的劳动力,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资源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毕竟再多的资源,再多的财富,最后分到人民手里的还是有限的。毕竟财富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
再者说,中东地区不仅只有伊朗一个产油国,还有沙特等其他国家。所以在这样的国际局势下,即使伊朗有再多的石油,也不会承包世界上全部的需求。所以,在其他国家的竞争下,伊朗会出现石油过剩,即使有大量的石油,丰富的资源,没有市场,也都无济于事,因此,百姓从中获利的机会比较少。
从以上种种因素中,我们可以看出,百姓生活水平的高低与石油收益的高低没有直接联系。更多的联系是利益的分配。少部分人的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一个国家,只有利益分配均衡了,才会实现整体富裕。
沙特已经承诺足量供应10月原油出口配额,油价动荡到底是谁在背后操纵?
伊拉克在战争之前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只是在战争之后就开始变得贫穷,因为那场战争持续了8年,而战争是一个非常消耗国家资源的事情,即使是伊拉克这样富有的国家仍然经不住这样的消耗。那今天这篇文章主要就讲伊拉克在战前有多富有。
伊拉克富裕程度不亚于沙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伊拉克有大量的石油储存,伊拉克的石油储存量排名世界第五,占整个世界的13%。而在当时那个情况,国际石油价格不断被抬高,而伊拉克就是凭借着丰富的石油,储蓄量直接通过石油获得了高额利润,称为富的流油丝毫不过分。
在水比油贵的中东,伊拉克依然占据优势
中东都是一些石油大户,所以在中东有一句话叫做水笔油贵,可是伊拉克就是既拥有石油资源又拥有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有这两条河流,在那么伊拉克的农业发展就有了基础,伊拉克完全可以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将自己的经济更上一层楼。
伊拉克的经济处于中等发达国家
在萨达姆上台之前,伊拉克的人均gdp为3855美元,直逼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水平,毫无疑问当时的伊拉克是处于一个蒸蒸日上的阶段,而萨达姆也算是幸运,接手的伊拉克不是战争后奄奄一息的伊拉克,而是一个富裕的伊拉克。
伊拉克人民福利待遇极好
可能你从这一点看不出什么,但要知道整个国家可以让人民的福利水平待遇好,就证明了它本身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够有多余的钱财进行福利建设,当时伊拉克实行的是免费的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这一点即使是如今,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都做不到,足以看出当时伊拉克有多有钱。
伊拉克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和洋房
得益于伊拉克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发达的农业,在伊拉克的首都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小汽车和洋房,整体的生活水平丝毫不低于那些欧美发达国家。
教育普及
一个国家只有在经济足够的基础上,才能去发展教育。而伊拉克在80年代,就已经人人都上过小学,而这其中更是有55%的人可以上大学,伊拉克的文明程度非常发达,只有有了文明,有了教育才能够让人们的思想启蒙,诞生出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国家谋福利,为国家创造价值。曾经伊拉克的人都可以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就可以知道伊拉克的教育有多普及。
而这一切的建立都得于发达的经济。如果没有经济作为支撑,那这一切都是空谈,经历过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之后,伊拉克已经成为了被掏空的国家,曾经的一切都不复存在,轿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奢侈品。学校因为没有足够的师生资源而被迫关闭,人们重新回到了贫穷时期
80年代的世界原油价格大概是多少?
这油价主要是有专门的石油组织来进行操控,因为曾经由于他们为了制裁一些大的西方石油企业的操纵油价,所以他们才会专门成立石油组织来和西方的一些石油企业进行对抗。当然我们也看到沙特,这并不是由于自己石油减产,而是遭受到了也没有胡塞武装的袭击。才会导致沙特在原油产量造成了一定幅度的下滑。从而也引起了全球市场的油价动荡。
沙特是中东地区的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国家,不管是从能源以及宗教文化上都是非常有影响力的。所以沙特由于这些年来的石油出口,也为他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也使得他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然而由于胡塞武装的袭击导致了沙特的原油产量,降低了一半也引起了全球市场的石油恐慌。当然沙特宣布有足量的石油供应10月份的出口配额也会稳定国际的石油价格。
当然石油价格并不是越高越好,因为一旦过高的石油价格就会导致沙特的石油出口减少,反而会给沙特造成严重的经济危机,再加上这次是由于军事打击导致的沙特石油减产,所以一旦沙特出现石油违约的现象,将会给沙特的国际信誉带来非常大的损失。所以沙特也一定会采取更加严厉的军事打击行动来维护自己的石油通道的安全。
所以沙特此举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国际市场的石油份额,因为一旦沙特无法供应原油出口的配额的话,将会使得其他国家纷纷转向其他的产油国,这将会给自己的原油出口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伊拉克油气丰富,为何美国攻打伊拉克却没有拿走一滴石油?
1972年原油价格大约为$3.00/桶,但是到了1974年, 原油价格上涨了四倍之多达到$12.00。 中东战争始于1973年10月5日叙利亚和埃及对以色列的袭击。 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表达了对以色列的支持。因为这个原因, 一些阿拉伯出口国对那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了禁运。 阿拉伯国家削减了500万桶/天的产量。 其中100桶由其他国家增加的产量所抵消。削减的400万桶/ 天的产量一直延续到1974年3月,代表了世界产量的7%。 如果还有对石油价格控制权从美国转移到opec的怀疑, 那么在阿拉伯实施了石油禁运后便彻底消除了。 原油价格在短短六个月之间上涨了400%, 油价对石油供应的敏感程度是显而易见的。 从1974年-1978年世界原油价格相对变动得比较平缓, 价格从$12.21上涨到$13.55/桶。 经过通涨调整的原油价格在这段时期保持稳定。 两伊危机: 伊朗和伊拉克危机导致了1979- 1980新一轮的原油价格上涨。1978年11月- 1979年6月伊朗革命导致了了每天200万- 250万桶原油产量的减少。 1980年两伊战争直接导致了伊拉克原油生产削减了270万桶/ 天、伊朗减少了60万桶/天。与这两次事件相联系, 原油价格从1978年的$14/桶上涨到1981年的$35/ 桶。 美国油价控制-失败的政策? 如果不是因为美国在战后的能源政策, 这一时期的油价上涨幅度可能会小很多。 美国对在国内生产的原油实施价格控制以期减轻1973- 1974期间油价上涨的冲击。 一个显然的结果是美国消费者对进口原油比对国内生产的原油多支付 48美分。而美国国内的生产商则减少了相应的收入。 政策达到目的了吗?短期内由1973- 1974原油价格高涨所造成的衰退减轻了。然而, 它造成了其他影响。如果美国没有实施价格控制, 那么国内的勘探和生产会大幅度地提高。 并且原油高价将会抑制消费者的需求: 汽车将会提高单位油耗的英里数, 房子和商业建筑会降低对用油的依靠, 工业生产将会提高它们的能源利用率。如果是这样,在1979- 1980,美国会降低对原油进口的依赖, 由两伊战争引起的原油供应的短缺对价格的影响也会大大减轻。 opec调控原油价格的失败 opec很少能够对价格实施有效控制。 经常出现某一opec成员国违反协议的情况, 而协议的基本要求是执行成员国的生产限额。1979-1980, 面对不断高涨的原油价格, 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不断对其他opec成员国提出警告, 高油价将抑制对原油的需求。他的警告被当成了耳边风。 日益高涨的油价在消费者中导致了若干反应: 油绝缘装置在新房子中的应用、旧式房子提高了对油的绝缘、 许多工业生产提高了能源利用率以及汽车提高了单位油耗的英里数。 这些因素加上全球经济衰退对需求的影响导致了原油价格的下跌。 对opec不幸的是,衰退是暂时的,但是当石油价格降低, 没有人匆忙地去移除房屋中的绝缘装置、 没有人去替换高利用率的装备, 许多对原油价格上涨的应对措施都是永久性的。 1986年12月opec设置的$18/ 桶的目标价格马上就在1987年1月被打破了。 油价继续保持疲弱。随着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 油价曾出现上涨,但是在战争结束后,油价进入了稳定的下降期, 直到1994年以通涨调整的油价到达了自1973年以来的最低点 。 价格循环出现了,随着美国经济的强劲和亚太地区经济的繁荣, 从1990-1997世界对原油的消费增长了620万桶/天, 亚洲几乎增长了30万桶/天,从而推动了原油价格的恢复。 原油价格的上涨因为opec对亚洲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冲击的低估和 忽视而突然停止。1997年12月开始, opec逐渐把它们的限额从提高250万桶/ 天到1998年1月1日的275万桶/天。亚洲经济出现停滞, 1998年亚太地区石油消费量自1982年以来首度出现下降。 低消费量和opec的高产量促使价格呈螺旋型回落。作为回应, 4月,opec削减了125万桶/天的限额, 7月继续削减了133.5万桶/天。然而至1998年12月, 价格继续回落。opec于1999年4月继续削减171. 9万桶/天的限额,才使得价格出现回升。
参考资料:
admin/article/htm/present/ 135009280/1026-26@2004-10-19. asp伊拉克是主权独立国家,在二战后,新的国际政治秩序是不允许殖民掠夺的。而美国是这个新秩序的倡导者与获利者,它不可能直接去占有中东国家的石油资源。然而事实上,打不打伊拉克,美国都未增加或减少对全世界的石油秩序的基本控制。
众所周知,中东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之间,战略地位重要,历来是大国必争之地。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在中东地区具有超强影响力,以色列、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以及埃及都是美国的盟友。伊朗是美国的敌人,两伊战争爆发后,美国支持伊拉克萨达姆攻打伊朗,八年的战争以两败俱伤收场。
在两伊战争结束后,萨达姆又发动了侵略科威特的战争并且在很短时间内占领了科威特,这就直接挑战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科威特作为沙特领导的海合会成员,也是美国的盟友。美国出手教训萨达姆,一是要告诉萨达姆,不要试图当中东地区霸主,挑战美国地位;二是要告诉沙特等盟国,美国在关键时刻是靠的住的;三是要维护国际政治秩序,即一国不能通过战争来吞并另一个国家。海湾战争后,美国布什政府下台,美国当时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留了萨达姆一条生路。
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国内什叶派和库尔德人举行反萨达姆起义,遭到萨达姆镇压,美国等西方国家指责萨达姆在镇压国内起义期间使用了化学武器,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联合国开始对伊拉克进行制裁。
所以,为了搞清楚当初美国打伊拉克的原因,我们得从911事件回顾起。911事件可以说彻底改变了当时蒸蒸日上的美国的继续向上的轨迹。阿富汗战争是基本的回应,并且得到了全世界在道义上的支持。但要在阿富汗的山洞里抓住本拉登显然需要足够巨大的耐心。而当时的美国政府显然在911事件的打击下,集体走向了狂躁,连冷静的国务卿鲍威尔也拦不住。
客观上,美国社会从上到下,在当时是需要宣泄口的,当时的美国政府也确实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整个美国乃至全球的注意力都久久不能从911事件中摆脱出来。再加上美国人怀疑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牵连,于是转移国内与全球注意力的需要与自身心态的狂躁,导致了小布什政府为打伊拉克战争就人为制造出了借口。
小布什政府当时的团队都没有意识到战争一旦开打,其善后的军事支出将会惊天直窜,甚至会给美国的后续发展带来巨大的困局。
如今美国的国债已经超20万亿美元,这其中的大部分其实都跟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有关。克林顿政府时期,美国的良性财政状况与负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美国人的经济安全感直线下降,并且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捉襟见肘,得想方设法去筹措。
美国本身是个不缺油的国家,美国拥有当今世界储量最大的未开采石油,而且美国的石油纯度很高,开采就能用,在上个世纪,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直到为了保护战略性资源为目的的禁止开采石油政策出台。
由于当年全世界的经济还没有一体化进程出现,各个国家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当时的美国在科技创新和制造业方面大放异彩,长期的贸易顺差让美国政府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而如此多的外汇储备需要能够增值,最好方法就是投资石油,而当时外汇由于波动性强,同时当时世界并没有统一的货币结算计价标准,所以大量外汇自然是投资国外的石油项目会更保值,所以美国与中东国家,如沙特,迪拜,科威特等国签订了长期供油协议,由于美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费国,所以石油交易开始以美元计价,同时,协议规定这些国家拿到美元后需要投资美国,这就构成了一个良性循环,需求石油的国家会处于长期贸易逆差状态,而输出石油的国家会处于长期贸易顺差状态,这样一国财富会不断减少,一国财富会不断增加,平衡国家收支的最好方式就是通过协议让货币重新回流,这就是美元与石油构成牢固关系的最重要前提。
当时很多国家都没有意识到美国做法的重要性,直到上世纪70年代的中东战争,使得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很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巨大的贸易逆差,财富外流,而美国由于美元与石油的回流关系,经济上反而更好了,因为沙特是最大的产油国,各个国家都需要石油,而沙特根据协议需要用美元投资美国,所以世界各国与沙特结算石油就需要用美元,美元成为了世界各国的需求性货币,世界各国都与美国开始进行贸易,美元成为外汇计价标准,而无论石油价格是多少,最终沙特都会把美元用来投资美国,所以美国经济不会受到本质影响。
知道了这个原理,一些国家就希望自己使用的货币能成为国际原油结算货币,一些国家找到了当时的伊拉克,当时伊拉克虽然石油储量多,但由于国家原油消费大头是美国,而美国又只从协议国买油,所以虽然伊拉克原油储量多,但卖不出去多少,于是伊拉克就打起了打科威特的主意,科威特与沙特接壤,最终伊拉克的目的是打沙特,让石油与美元的关系终结,用欧元取而代之,所以在法国和俄罗斯的支持下,伊拉克侵略了科威特,并大规模使用毒气弹,科威特在数周之内沦陷,沙特安全受到威胁。这时,为保证美国自身原油生命供给,美国正式出兵进攻伊拉克,在美国强大火力下,伊拉克迅速败退,这就是第一次美伊战争。
美国打伊拉克至今一共花费了大约1万亿美元。控制了伊拉克全境已经探明,但尚未开采的1000多亿桶石油,毫无疑问,这些石油必须以美元结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美国为了自保,不得已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大规模超发货币,但美国本土并没有受到任何通货膨胀的影响,原因就在于石油等刚需产品必须使用美元购买,美国国内有再大的危机,只要他想用石油只要银行不断的印出新钞票就可以了,美元确实超发了,但是并没有存在美国本土,而是都流到了境外。美国对中东发动了一系列的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控制中东的石油。无论美国打伊拉克和利比亚,都有好多喷子歌颂美国,说美国解救了那两个国家的人民,结果极端组织多年在这两个国家,烧杀抢掠。美国却无动于衷,原因很简单,石油已经被控制了。那里的人民的死活,与美国无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