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夏游泰山

2.泰山景点

3.釉下多彩是什么

4.泰山周围什么好玩的地方?

民国琉璃珠子的价格_民国琉璃印泥金价格

我有很多,虽然不是自己编的,但都挺精致的

精雕琉璃玉飞凰逐月簪

淡粉色樱花飘飞锦纱裙

碧玉镶嵌珍珠的如意钗

水粉绣白莲裥裙,拢一枚白玉扇形梳

用白玉九桃纹的盘子盛

一枚霞红梅花钿

茯苓乌骨膏、莲蓉栗心饼、水晶百味鸭

赤金缀玉十六翅宝冠

湖水蓝色纱地彩描花鸟纹大袖衫子

暗绿色牡丹纹齐胸襦裙

樱子红对襟绡沙新衣

月白色水纹凌波裙裾

梅花银珠长簪

银白色织锦裙裾

银丝素锦披风

菊花蜜冻

蜜渍樱桃

明金蓝宝石坠子

烟紫垂花锦

浅粉色素樱广袖长衣

珠容养颜膏

和田玉雕琢成的玉兰飞蝶步摇

象牙镂花小圆镜

墨鱼花钿

真红石青福纹的精致立领

青镂玉枕

月牙白垂花宫锦长衫

湖蓝色冰梢窗沙

点金滚珠步摇

赤金云牙盆

缕金香药,紫苏奈香,松子穰,茯苓糕、朱砂圆子并两盏莲子汤,

月白染花寝衣

八珍兽角的镂空小铜炉

金丝圈垂珠耳环

玲珑点翠珠扣

玉色印暗金竹叶纹的长衣

紫檀木折枝梅花贵妃塌

塞满了菊叶和粟米的蚕丝靠垫

素金绞丝镯子

莲花纹亮银盅,红枣燕窝

双色缎孔雀线珠芙蓉软底鞋

瑙珠赤金寿字步摇

软绒福字珊瑚桌布

燕窝薏米甜汤

清新的粉蓝团绣烟霞紫芍药宫装

一袭瑶红色攒心海棠吉服

月白“蝶舞双菊”抹胸,底下桃红底色繁复华丽的蹙金线长龙凤尾裙拖拽于地

金菊花钿上缀着赤红宝石

真红金罗大秀宫装

紫金凤冠

装着殷红相思豆的赤金笼子

枚赤金云头合钗

双耳同心白玉莲花佩

身茜素红牡丹晓月宫装

贵妃的金丝燕窝,德妃的樱桃酒酿,云容的红枣血燕,我与予涵皆是平素养身所饮的旋覆花汤

一袭青色缀石榴红芍药暗纹宫装。

常春藤雪罗长衣

银链缀蝴蝶抹额

紫金浮雕手炉

雪狐镶边青红染金舍利皮鹤氅

醉颜红底子镂空合欢花图案,花蕊上描着细细的金粉

雪里金遍地锦滚花镶狸毛长裙

灵兽呈祥绣锦的珠绫帘子

桂花糖蒸新栗粉糕

家常墨绒?底银滚白风毛直身锦袍

鎏金蟠枝烛台

浅浅明蓝色的软烟罗

甜杏仁用热水泡,加炉灰一撮,入水冷却捏去皮,用清水漂净,再量入清水,如磨豆腐法带水磨碎。用绢袋榨汁去渣,以汁入调、煮熟,加白糖霜热啖,或兑牛乳亦可,配以芝麻,玫瑰,桂花,枸杞子.樱桃等佐料,先皇后不喜欢过甜食物,除甜杏仁外亦加少许去皮苦杏仁,因而入口略苦,回味清甜。”

一个八仙莲花白瓷碗

竹叶青镶金丝飞凤大x

珠暗紫妆缎狐腋大氅

通身镶黑色万字曲水纹织金锻边真红宫装

家常石青锻大袖长服,绣着金丝柳叶湖蓝紫葳大团花

秋香色云缎长裙

两带碧灵锦心流苏

嵌珠双龙点翠簪

龙头拐杖乃赤金铸龙首,金丝楠木为柄

樱桃蜜露

一裘郁金香色真珠旋裙

一把双面绣鸳鸯的彩绣团扇,还是象牙柄

泥金芍药花样绫纱团扇

秋香色金线蟒引枕

金红色的鸳鸯风筝

十香浣花软枕

红锦团丝薄被

赤金松鹤长簪

纯金嵌珊瑚护甲

通水玉琉璃护甲

吹花红宝钿

一弯绞金丝镯

一枝硕大五凤金钱玉步摇

霞光色细褶裙子落梅瓣的长裙,

乳白撒桃红底子的宽衫交领长衣,玫色镶金抹胸上时盈润真珠织成的月季花,瑰紫?裙外紧着郁金色敷彩轻容花?裙,用金丝满满堆成鲜花艳鸟

赤荔枝手镯

莲心薄荷汤

芙蓉金广袖长衣,将金芙蓉海棠沉醉于裙裾上

一裘深红色翟凤出云礼服

金丝纹海东青腰带上一把七宝匕首。

青瓷琢莲花凤首酒壶

一串九连玉环,那九只玉环环环相连

一枚雕镂海东青的金圆,以绿松石串成项链

柑橙香

赤金丝珍珠流苏

青梅羹

海水玉赤金冠

石榴团福绫子衣衫

云烟如意水漾红凤翼缎鞋

错金虬龙雕花长窗

真红蹙金双萧海棠锦春长衣扶开如云袖般的华彩,紫金飞凤玉翅宝冠垂下银丝珠络遮住我的容颜,

月白雪纱锦袍

艳紫红绘纱湘裙

雕花青铜炉

金蝉宝囊

明黄面白狐里的大氅

玄色纳绣团章龙纹的袍子

石青色缎织暗花梅竹灵芝袍

水晶虾饺

镶金福寿炉

滚丝龙凤被

菊花八珍

,镶粉边貂皮袖长衫

赤金双鸾步摇

绯罗色箭袖束腰冰绡纱衫

杏黄彩绣裥裙

十二翅的赤金缀玉凤钗

碧玺玉茭杯

九尺雪玉白绫

浅杏色水纹绫波裥裙

玉兰色纱缎宫装绣着长枝花卉,正是一枝茜草红的紫玉兰,自胸前延伸至下摆及前襟

双衔心坠小银凤钗

桃红纱衣绣着浅色的繁花茂叶,衣襟上伏着亮莹莹的一双碧玉蝶儿;纱衣子里又衬了件素色绢衣,

湖蓝色织暗花竹叶的纱帐

品月色素缎衣裙,疏疏绣几枝折枝玉兰

樱紫的霓裳宫装,襟前袖管绣满一小朵小朵颜色微深的蔷薇花瓣,每片花瓣皆缀三五米粒大小的真珠,外披一袭浅金丝线织成的纱衣,上面时隐时现着翟凤临风凌云的花纹,绣着如意云朵的真丝披帛缠绕在两臂

软银轻罗百合裙

玫瑰色比目缠丝佩

七宝赤金盘螭璎珞圈

银丝珍珠面帘

银丝线绣莲花荷包

碧糯佳藕

蔷薇豆腐

朱砂色牡丹金玉富贵图纹的丝罗长衣,

香色漩涡纹纱绣裙

一对嵌珠点翠金坠子

月白描金花的淡色衫子

鸳鸾殿的格局,宫殿匾额为双鸾衔珠,飞檐镇兽皆作鸳鸯交首之状

累丝嵌珠金牡丹簪,

霞影色半臂蜜色襦裙

乌木雕花刺绣屏风

花梨木雕翠竹蝙蝠玻璃碧纱橱

花梨木雕并蒂莲花玻璃碧纱橱

花梨木雕万福万寿边框镶大玻璃

糖包、糖饼、炸馓子、酥儿印、芙蓉饼

鲜牛奶茶

绛红色金银丝鸾鸟朝凤绣纹朝服

银白底色翠纹织锦的羽缎斗篷

银壳镶米珠护甲

牛骨髓茶汤

深红缠金丝如意结

蜂蜜花生、核桃粘、苹果软糖、翠玉豆糕、栗子糕、双色豆糕。

杨梅酒冰 芒果冰沙 蜂蜜龟苓膏 绿茶星冰乐 杏仁豆腐 冰镇马蹄水 山楂冰沙

青玉双螭盏托、杯

白玉花卉执壶

青玉龙柄桃式杯

白玉透雕花鸟纹带饰一套

白玉鹤鹿同春摆件

乾隆御题白玉花鸟纹如意

白玉蝠寿纹扁方

水晶松竹梅盖瓶

碧玉兽面纹爵

白玉三鹅摆件

白玉巧作螳螂佩

茄汁凤尾鱼 蟹粉小笼 鸡丝凉面 翡翠凉面

白玉飞燕佩

暗红牡丹绫纱锦

八抬金丝鸾凤轿

一只桃型的金镶珠石累丝香囊

桃红丝缎金银丝百鸟祥瑞纹常服

淡**锦缎对襟长衫,绣着对称的芍药图案

浅洋红锦绫凤仙裙

镶蓝绿宝石的攒珠四蝶玉步摇

蓝底白梅花不镶滚边的锦缎长衫

玉色印暗金竹叶纹中衣罩银色轻纱

卷须翅三尾点翠衔单滴流苏的凤钗

粉色亮缎圆领薄褙子配白色纱裙

攒珠累丝金凤

陈皮茶虾、观音豆腐、苦丁苦瓜

一卷金丝镶嵌的书信

鹅黄锦缎红绸里滚毛边长斗篷

玫瑰红洋缎泥金五彩牡丹凤凰纹通袖长袄

烟幕黄滚风毛边对襟短褂

烟霞红的锦缎棉袍,领口绣着浅粉色海棠

赭石色哆罗呢对襟褂子

青莲暗饰的紫色拽地罗裙

一支金厢倒垂莲花步摇

一对玛瑙海棠簪

水红流苏暗花云锦宫装

十六树簪钗所成的赤金缀玉十六翅宝冠,以双凤步摇为首、紫晶六鸾为翅、翠羽八翟为尾,赤金镂空金花银叶为座,嵌芙蓉石、紫萤石、孔雀石、月光石、蓝宝石、玫瑰晶、东菱玉为缀,明珠、绿髓、白玉、珊瑚,为凤、鸾、翟身,双凤口中衔下红宝长串挑珠牌,翡翠为华云,金题、白珠珰为簪珥,散落无限晶致华耀、珠辉明光。

蹙金丝重绣九翟海棠祥云锦海吉服,遍绣金云鸾纹小轮花,金章紫绶。腰系玉革带,青绮鞓,佩山玄玉、水苍玉,绕小绶五彩,皆用密绣海棠含蕊图案,缀满雪色小

翟凤玉路车

大袖紫金百凤礼服

明**缂金九龙缎袍

一支玫瑰晶并蒂莲海棠的修翅玉鸾步摇

织金飞鸟染花长裙

攒心广玉兰花样

羊脂缠花玉玦

和田白玉凤凰口中衔着一长串绞了珊瑚珠和青玉碎的璎珞

扣合如意堆绣荷包

月白色的乳烟缎攒珠绣鞋

紫铜鎏金大鼎

云锦累珠披风

金掐玉赤金双头曲凤步摇

红罗蹙金旋彩飞凤吉服

梨花白素锦寝衣

青鸾牡丹团刻紫檀椅

九曲金环嵌宝甲套

缠花玛瑙盏

朱漆五福捧寿盘

嵌明钻海水蓝刚玉镯

一双玲珑玉璧

一套纯金镶鸽子红宝石的护甲

暗红绣百子图案刻丝缎袍

织金弹花襁褓

嵌明玉蝶恋花坠子

湖蓝色叠丝薄衾

金玲珑寿字簪

镂金的单蝶并三朵桃花钿

金丝八宝攒珠额帕

石青色淡金边幅锦缎长袍冬衣

密绣团蝠如意花样的绣帏

双翅平展金凤钗

肉桂粉挑绣银红花朵锦缎对襟长褂

象牙色绣五彩菊花的抽纱单衣

桃红蹙金琵琶衣裙

薄金镶红玛瑙坠

白菊桑叶茶

白果大的蜜蜡耳坠子

翠玉银杏叶耳环

铁锈红绣小朵金丝木香菊的柔纱寝衣

杨桃色蝶纹寝衣

晚霞紫系襟纱衣

粉色珍珠圆簪

一串金丝楠木佛珠

金累丝绣花香囊

玉色小扇坠子

槟榔参草茶

宝相花纹云头锦鞋

鎏金云龙托盘

姜丝梅

红翡滴珠凤头步摇

红宝金叶子耳坠

莲青色万字曲水织金连烟锦裙

缠丝点翠金步摇

鹅黄轻罗长裙

软罗织金平绣榴开百子的肩帛

青纱绣桃花兜头披风

翠蓝销金箍儿髻

丁香米珠耳坠

纯银的满地浮雕象牙镜架

葵瓣彩锦盒,

一整套的渤海明玉头面首饰

降真香蜡葵胶

平绣盘花四合如意云肩

青花冰纹圆钵

茉莉乌发膏

芭蕉扇面的样子

紫金镶珐琅山水文饰

湖蓝色织锦缂花短襦

乳黄撒花石榴裙

粉紫柔丝串明珠带

朝阳五凤璎珞圈

溜金蜂赶菊别针

鎏金蟠花烛台

蔷薇粉银线浣纱寝衣

馥彩流云轻纱宫装

缕金线的月白暗花抹胸

红木银丝百寿紫玉如意

白玉三镶福寿吉庆如意

耀眼金松鹤纹薄绸偏襟褙子

银灰色佛衣,只选了纱质的料子,微微有些透明,有几乎看不出颜色的银线绣了疏疏的莲花,只为在阳光下时反射一点轻灵的光泽

玳瑁云纹挂珠钗

薄银翠钿

蓝和浅金丝线绣双龙捧珠的图案

锦绣双色芙蓉的鞋

月色底海水蓝宝团纹蛟龙出海袍

绛色白玉鱼龙长青带

青玉金翅冠,

白玉响铃簪

一支凤凰展翅六面镶玉嵌七宝明金步摇

赤金镶红玛瑙耳坠

金掐玉丹珠戒指

银朱红细云锦广绫合欢长衣

三翅莺羽珠钗

云雁纹锦滚宽黛青领口对襟长衣

银嵌米珠耳坠

玫瑰红水绸洒金五彩凤凰纹通袖长衣

枷楠香木嵌金福字数珠手串

玉色绣折枝堆花的襦裙,

浅浅的湖绿色窄袖重莲绫

一株红宝石制的秋杜鹃长簪

妃红蹙金海棠花鸾尾长裙

锦茜红妆蟒暗花缂金丝双层广绫大袖衫,边缘尽绣鸳鸯石榴图案,

一颗赤金嵌红宝石领扣

品红双孔雀绣云金缨络霞帔

红缎彩绣成双花鸟纹腰封垂下云鹤销金描银十二幅留仙裙

联纹珠荷花鸳鸯满池娇分

一对赤金鸳鸯左右合抱

六帷金玲桃红锦幄喜轿

赭色蟠龙常服

素色暗藤蔓纹绉纱长衣

一袭梨花白笼烟岫云衣衫

支碧玉云纹六菱长簪

暗枣色骑射装,两臂及胸前皆用赤金线秀龙纹

螭纹绛衣

鹦哥绿暗纹绫衫

牡丹薄纱菱扇

云霞色水纹凌波裥裙

真丝白面折扇

一袭樱桃红锦衣缀满大团怒放的暗色芍药花纹

细藤软垫

黄蓝两色卷草纹十六幅白裙

湛蓝百合如意暗纹短襦,

玉**洒银丝长裙

馥香团纹软垫

缠丝金蝶步摇

湖蓝色玉掐牙云单衫

孔雀蓝羽扇

细银针折珠耳环

豆藻十香杖

石榴红金丝妆花云锦宫妆

茄形粉碧玉坠角

秋香色流云纹褙子

镂花翠屡纱衣

浅紫镶花抹胸

碎花如意攒珠簪

兰竹雕花红木柜

绣薇掐丝锦盒

梅红色云锦穿花绣儒裙

乳白色挑金丝福纹小褂

赤金并蒂海棠花步摇

明蓝提花方格长衫

对振式收腰托底罗裙,水芙色的茉莉淡淡的开满双袖

绘银挽带

飞蝶搂银碎花华胜

橙红颜色长袭纱裙

玫红锦缎小袄

一支红玉珊瑚簪子

一排挂坠琉璃帘

雪羽

乳白搀杂粉红色的缎裙上锈水纹无名花色无规则的制着许多金银线条雪狸绒毛,

银玉紫月簪

蓝色的翠烟衫

散花水雾绿草百褶裙

翠水薄烟纱,

白色茉莉烟罗软纱

逶迤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百水裙

抹胸蓝蝶外衣遮挡白皙肌肤。周旁蓝色条纹,细看却现暗暗蓝光。

紫黑镶金边略搀杂乳白色线条锦袍将里裙之华

佩一单只精美嵌金边刻祥云紫瑞,

淡蓝浅白色牡丹锈花鞋

垂束华簪,中部皆别有蝴蝶琉璃等珠宝手饰

淡绿色的长裙,袖口上绣着淡蓝色的莲花,银丝线勾出了几片祥云,下摆密麻麻的一排蓝色海水,云图芙蓉暖玉步摇

浅蓝色银纹绣百蝶度花的上衣,

素白色的长锦衣,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了奇巧遒劲的枝干,桃红色的丝线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从裙摆一直延伸到腰际

浅紫色的敞口纱衣,

银丝墨雪茉莉含苞对襟振袖收腰丝制罗裙宫装

飞蝶墨雪镂宝髻花翠簪

水钻山茶绘银华胜

芙蓉清淤墨顶翠色串珠步摇

紫金嵌芍药白羽搔头

翠色葬雪上等宫绦

珍珠白湖绉裙,

玫瑰红柔纱。

一条纯净色腰带。上面镶了12颗水晶

碧玉银琅簪。

绣花长袍外罩了同色的半透明纱衣

紫水晶缺月木兰簪,

玉色烟萝银丝轻纱衫

月白微粉色睡莲短腰襦

集萃山淡蓝软纱轻轻挽住

薄蝉翼的霞影纱玫瑰香胸衣

白色梅花蝉翼纱

暗花柔云百褶缎裙

雾紫色镶金丝的缠枝青莲菊花暗纹的风毛边云锦拽地长衣

黄缎金绣花蟒凤衫

鸾红银丝披帛

金厢(镶)蝴蝶戏花珍宝首饰一副

金厢庆无穷寿首饰一副

金大珠八仙首饰一副

镶翠玉掐丝金步瑶

双凤戏牡丹银镯子

粉红缎面折枝迎春刺绣圆领袍

五彩折枝菊花

红绒面花卉斗篷

初芍含珠银步摇

金线牡丹

黑漆描金楠木妆盒

翡翠点金

赤金盘琉璃的

上等南珠的

赤金琉璃项圈

碧玉金簪 水润的玉面上,细细的金丝精巧盘绕出一羽栩栩如生的凤凰,喙中垂下六串滴水翡翠米

金花臂钏

红底暗纹小袖对襟襦衣

黑缎镂花边抹胸

织金凤尾裙

描金蝶深绿锦缎长裙

深绿暗纹大袖透纱长衫

一支蝴蝶图案镶蓝宝石的花钿

白梅檀香

佛手柑

宝蓝缎镶毛狐皮袄

银色莲花长杆双头凤步摇

银色莲花碎珠流苏步摇

银菊蝶舞

碧罗冠子稳犀簪

芙蓉冠子水精簪

瑞珠赤金寿字步摇

一对浣金龙凤双栖镯

八宝青鸾金步摇

镏金花插簪梳

一对赤金镂空穿枝飞凤牡丹纹的花顶碧玉步摇

赤金碧玉芍药富贵百蝶穿花的缠枝华胜

对华云凤头簪

一对累丝嵌宝石金凤簪

一对镏金掐丝点翠转珠凤步摇

一对珐琅彩花卉簪

白色孔雀羽祥云抹胸

宝蓝金丝立领高叉牡丹长袄

广棱七宝鸾凤归云簪

支凤凰展翅七宝黄金步摇

百花穿蝶簪

淡粉如白色暗花软罗寝衣

姿金掐丝点革转珠百花步摇

翠金流苏

翠嵌珠孔雀步摇

金镶九龙戏珠镯

金镶红蓝宝石戒指

鎏金龙纹银簪

白玉花卉纹梳子

白玉孔雀簪

累丝嵌宝衔珠金凤簪

镀金蝴蝶簪,

累丝嵌珠宝虾形金饰

累丝嵌宝石金凤簪

累丝嵌宝石人物纹金簪

金累丝灯笼耳坠

金玉寿字耳坠

金厢猫睛耳坠

金摺丝楼阁耳坠

金宝琵琶耳坠"

事事如意簪

梅英采胜簪

景福长绵簪

日永琴书簪

日月升恒万寿簪

仁风普扇簪

万年吉庆簪

方壶集瑞边花(鬓花)

瑶池清供边花

西池献寿簪

万年嵩祝簪

天保磬宜簪

卿云拥福簪

绿雪含芳簪

翡翠盘肠簪

珊瑚蝙蝠簪

点翠地嵌金龙珠九凤冠

翠翘金雀玉搔头

吴绣百年好合一幅

石榴醉红晶石串珠一副

祖母绿嵌金垂环一对

穿花百蝶金镯一对

福禄寿温甸玉镯一对

俏色兽首玛瑙杯一对

三螭纹玉觚一对

素月梨花琉璃屏风一架

醉红银丝斜襟罗衣

玉色云痕纱

碧桃色上绣银色海棠的兜肚

铁锈红祥云浮花的宫装

白色玛瑙镯

犀牛角童镯

浅驼色暗团龙凤纹春绸夹衫

豆沙色素纺丝绸夹褂

缀金捶胎錾梅花形搭扣

赤金镂空穿枝飞凤牡丹纹的花顶碧玉步摇

赤金碧玉芍药富贵百蝶穿花的缠枝华胜

大红的仙鹤望月雪纺洋缎底蟒袍

花金镯子

雕花象牙栉

玫瑰晶并蒂莲海棠的修翅玉鸾步摇

湖水色寿山福海暗花绫衣

紫檀雕嵌的大纱透绣花草诗字的缨络

茄紫小口贵妃镯

碧丝翠柳玻璃种蓝绿飘花翡翠镯

平安镯、贵妃镯、南工美人镯、北工方镯、工镯、麻花/绞丝镯、鸳鸯镯

满春带绿,一个是满绿带春鸳鸯镯

寿山石雕龙纹圆印泥盖盒

紫晶太白醉酒纹鼻烟壶

金漆木雕人物花鸟纹八宝匣

玛瑙巧作渔翁垂钓佩

广绣花鸟画带酸枝镶螺钿框四挂屏

水晶内画探花及弟扳指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莲托福寿纹楼阁式香熏

竹雕松树杯

竹雕高士泛舟图笔筒

雕螭龙犀角杯

铜胎画珐琅螺蝠花插

翠雕夔龙鼻烟壶

珐琅彩瓜蝶连绵葫芦形鼻烟壶

芙蓉石观音

竹根雕踏雪寻梅像

玛瑙料八骏鼻烟壶

绫地彩绘花鸟 四屏

楠木雕荷莲茶罐

琥珀竹林七贤摆件

套红料荷莲鼻烟壶

铜鎏金寿字扳指

象牙雕庭院人物图镇纸(1对)

缂丝宝相花暗八仙幛沿

马少宣内画玻璃秋声赋图文鼻烟壶

象牙象棋

玛瑙巧作洗马图佩

景泰蓝缠枝莲象耳洗

绿料弦纹瓶

雕漆嵌玉花卉长方盒

象牙牛角双色象棋

铜鎏金云蝠纹宫灯

水晶凤凰摆件(1对)

紫檀嵌银丝雕花鸟长方盒

掐紫珐琅鸳鸯形香薰

象牙刻蝙蝠花卉纹笔掭

掐紫珐琅云鹤纹圆盒

紫砂四果

铜胎掐丝珐琅开光式花卉赶珠云龙纹盖盒

玛瑙巧作诵经鼻烟壶

象牙雕草虫竹节臂格

铜鎏金缠枝莲纹盖盒

蓝料海棠式水仙盆

竹节镯

百鸟裙

百裥裙

百褶裙

芭蕉髻

半翻髻

步摇鬓

蝉鬓 长鬓 朝天髻

垂髻 丛髻 大盘髻

堕马髻 峨髻 反绾髻

飞天髻 凤鬓 高髻

花髻

灵蛇髻 流苏髻 螺髻

牡丹头 闹扫妆髻

双垂环髻 双垂髻

双环高髻 双环望仙髻

挑心髻 乌蛮髻 坠马髻 倭堕髻

茴香髻

冰翼纸

彩云笺

百韵笺

回纹、正反山字、弦纹、缠枝花卉、仰莲、蕉叶、忍冬、龟背锦、垂云、点珠纹、朵花、卷草、蕉叶、忍冬、缨络、仰覆莲瓣、如意云头纹

大红金钱蟒引枕

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

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

轻巧洋漆描金小几

大紫檀雕螭案

梅花式洋漆小几

高几

花梨大理石大案

雕漆几

洋漆描金小几

几类大致有炕几、香几、茶几、花几等,案大致有书案、画案、香案

八宝缨络五色彩球

梨花青双绣轻罗长裙

雪色长珠缨络

金胎錾“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

银嵌宝石水晶金刚杵

翡翠和田玉扳指七件连御题诗剔红紫檀三鱼朵梅海水纹盖盒

柠檬黄地粉彩浮雕花鸟宝瓶纹六方瓶

青花折枝蕃莲纹八宝纹出戟觚

斗彩加粉彩垂肩如意瑞果纹梅瓶

粉彩过枝福寿双全碗

剔红双螭荷叶式盘

珐琅彩锦地开光式“西洋人物”图贯耳小瓶

青花缠枝花卉纹大鸠耳双环尊

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

柠檬黄地粉彩金钱冰梅纹“束带琵琶包袱”璧瓶(一对),

青花耕织图扁瓶

青花矾红水波云龙纹折沿大盘

粉彩三多果纹墩式碗

胭脂红轧道粉彩宝相花纹瓶

黄地粉彩开光四季花卉纹双耳瓶

粉彩花卉开光山水人物海棠形尊

松石绿地粉彩花卉如意耳玉壶春瓶

黄地粉彩八宝描金花卉纹佛塔

青花缠枝莲纹折沿葵口盘

青花葡萄纹折沿葵口盘

宝相花抱月瓶

紫檀、乌木、红木、黄花梨木、楠木

豆青釉加彩梅竹纹笔筒

花梨百宝嵌笔筒

碧玉雕云龙纹笔筒

牙雕开光进宝图转芯式笔筒

水牛角雕童子牧牛图笔筒

御制白玉镂雕竹林七贤图方笔筒

黑漆牙雕梅花笔筒

黄杨木雕苍松形笔筒

白玉瓜果笔舔

松石绿釉笔舔

象牙莲藕笔舔

铜胎掐丝珐琅缠枝花纹笔架

宜兴紫砂竹蝉笔架

白玉镂雕松柏人物笔架

沉香木圆雕灵猿笔格

紫檀仿灵壁石山子笔架

琥珀雕山子形笔架

文竹贴花水丞

玉雕花卉福桃水盂

铜胎掐丝珐琅莲蝠纹水盂

蓝釉青花喜上梅梢马蹄水盂

珊瑚红描金蝙蝠抱桃水盂

白芙蓉浅浮雕鱼龙变化纹镇纸

田黄石雕异兽书镇纸

乌金釉瓷塑捆竹镇纸

铜鎏金螭龙纹镇纸一对

黄杨木刻庭院仕女纹镇纸

象牙刻“赏心惟物”镇纸

雕瓷竹段式印盒

白玉嵌宝石印盒

剔红山水人物印盒

碧玉镶白玉墨床

青花粉彩开光人物纹墨床

鸂鶒木雕曲竹式墨床

青白玉松鼠葡萄笔洗

斗彩缠枝蕃莲纹洗

汝窑青蛙卧荷笔洗

白玉嵌宝石描金碗

兽首活环双鱼纹洗

镂金嵌宝石金螺

玲珑嵌宝玉环条

痕都斯坦式玉嵌宝石瓶

痕都斯坦玉四系罐

痕都斯坦玉调色盘

黄玉痕都斯坦菊瓣纹盘

痕都斯坦花卉纹圆玉瓶

双鱼佩

童子戏鲤鱼与勒子

云纹织锦缚带

玉花鸟纹梳

白玉天鸡三耳罐

玉云龙纹炉

玉荷鹭纹炉

玉松阴听泉图山子

青玉双鹤佩

金玉海东青啄雁饰

玉双螭纹臂搁

人物龙纹磬

玉卧兽形砚滴

玉双管式笔插

子刚”款青玉合卺杯

玉条纹兽耳簋

“子冈”款茶晶梅花花插

玉八仙纹执壶

青玉竹节杯

和阗白玉错金嵌宝石碗

赶珠云龙”纹嵌宝石三足盖炉

福禄百寿字白玉带

西番莲纹龙柄银鎏金胡瓶

月白色累丝嵌宝羽纱缎衣

黑碧玉错银嵌宝石捧盒

玉兔捣药耳坠

青玉描金题诗碗

白玉盖杯

青玉、白玉制水仙

玉雕龙纹盖碗

翠玉白菜式花插

伽楠香木镶金珠寿字手镯

金八宝双凤纹盆

黄玉佛手花插

玛瑙葵花托碗

玛瑙玉盖鼎

金制宝冠瓶

白玉三羊执壶

蓝玛瑙镶金宝象

青花双龙寿字纹大罐

嵌宝石刻花盘

红纱罗地平金彩绣百子金龙花卉女夹衣

青玉镂雕花耳牡丹花薰

白玉仿痕都斯坦菊瓣碗

金鹤

粉彩百鹿尊

粉彩茶梅纹盘

法郎彩紫地富贵瓶

掐丝珐琅莲花罐?

清乾隆金胎画珐琅执壶

金胎画珐琅杯盘

掐丝珐琅凤耳豆

夏游泰山

泰山不光一个景点 山下有很多别的景点 有后石坞:在泰山的背面,此处危岩峭壁,怪石突立,饰以苍松翠柏,幽径小溪,景致尤具别趣,因此被称

为泰山的"奥区",意思是这里奥妙无穷,著名的景观有八仙洞、天独峰、玉女山、九龙岗、黄花洞、天空山等。这里又处处怪石,嶙峋如笋,因此又有“笋城”之称。游人顺石阶登上高台,是摩空托云的“天空山”,又名“玉女山”,其巅平坦,俗叫“尧观台”,传尧帝曾登此顶。山前有数亩平地,为元君庙旧址。 清代内为尼姑住持,又称“姑姑子庙”。分东、西两院。西院由正殿和配殿组成,正殿祀元君。还有西舍、东舍,各有供奉,西舍祀天官、地官、水官,东舍为“弥勒殿”。

仙楼:走东路要经过一座万仙楼,在红门宫以北0.6公里的地方。旧时称望仙楼,传为泰山各神会聚处。此楼建造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原供祀王母,后来祀奉碧霞元君。门洞高4.4米,上层有楼 阁三间,黄琉璃瓦覆顶。门洞之上刻“谢恩处”三字,传说旧时帝王登山,地方官员护驾于此,帝令回府,群臣谢恩。另一种说法是香客朝山顺利而归,在此处叩谢碧霞元君保佑,故有引名,楼东侧挺立古柏三株,人称“三义柏”。万仙楼盘山道西侧的石壁上有石刻,特殊之处是取“风”、“月”二字之字心组成,意谓此处风月无边,风景美不胜收。

旭日东升:泰山距离东海最近处约230公里,人的视野在大地水准面上只有140公里,显然看不到海山的日出。可是由于泰山的高度和地理位置及光的折射作用,使海上日出在一定条件下能确实又能看到。 当黎明时分,游人站在岱顶举目眺望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桔红。而天空的云朵,红紫交辉,瞬息万变,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

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欣开了幕,撩开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着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

须臾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好一派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这种绝妙的时刻,并不是每位游人都能遇上。李白有诗:“海水落眼前,天光摇空碧”。宋代词人梅圣俞则有“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

岱庙:庙旧称东狱庙或泰山行宫。位于泰安市区北,泰山南麓。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嵯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

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类古建筑有150余间。主要建筑有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铜亭等。庙内古柏参天,碑碣如林,文物荟萃,游人络绎不绝。

古代许多帝王都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秦始皇、秦二始、汉武帝、 章帝、安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帝、干隆帝等十二个帝王、帝后曾到过泰山。据说汉武帝7次到泰山,干隆11次到泰山。泰山自远古起就有封禅活动,据《史记.封禅书》张守义正义:"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史记.封禅书》记载:"古者封泰山禅父者七十二家"。

岱庙(东岳庙)是泰山的主庙,供奉东岳大帝(泰山神,主治人生死及人生贵贱,为冥府众鬼之主帅)。 岱庙是全国东岳庙的主庙,也是我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面积96322平方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天贶殿: 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是岱庙中的主体建筑,传为宋代创构,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天贶(音况,赏赐意)殿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通高22米,面积近970平方米。为重檐庑殿式,上覆黄琉璃瓦。殿前露台高筑,汉白玉雕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殿内祀泰山神,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镇”匾额。东、西、北墙壁上有《泰山神启陛回銮图》,东半部为启陛,右边为回銮,整个画面计675个人的形象,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

遥参亭:旧称草参亭,为岱庙前亭。古人祭泰山必先至此简单参拜,尔后入庙祭祀。今院内举办了泰安民俗展。亭院南北长66.2米,东西宽52米,总面积3442.4平方米。四周墙壁为红色,二进院落,由山门、掖门、仪门、正殿及配殿组成。 岱庙坊:出遥参亭北山门后,迎面有一座高耸的石坊,叫“岱庙坊”。该坊高12米,宽9.8米,进深3米,清康

熙十一年建。 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体浮雕,造型雄伟壮观。四柱前后滚墩上雕有8介石狮。姿态各异,梁柱板上有龙凤禽兽浮雕。其雕工精细,是清代石雕建筑难得的珍品。抱柱上有一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震,赫声濯灵镇东方”。为清朝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所题。 铜亭、铁塔: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有两处惹人注目的古迹,东为铜亭,西为铁塔。 铜亭又名“金阙”,明万历四十一年铸造,明末移于灵应宫,1972年迁入岱庙。亭为铜质,施以銮金,长4.4米, 宽3.4米中内祀元君铜像,其铸造精致,造型优美。 铁塔在岱庙北门内西南,明嘉靖十三年造。原在天书观大门内,1973年移入岱庙,现只剩4级。其造型古朴,雄伟。 汉柏院:汉柏院位于岱庙配天门东,因院内有古柏五株而得名。相传此古柏为汉武帝东封时亲手所植。今龙干虬枝,苍劲葱郁,虽已肤剥心枯,却有新枝继生,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大景之一。岱庙碑刻多集于此院,院内存碑碣90块,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其中著名的有张衡《四思篇》,曹植《飞龙篇》、米芾《第一山》乾隆的《登岱诗》等,均为书刻佳作。 岱宗坊:从岱庙向北走一里多路,便到了岱宗坊--泰山的正门。岱宗坊位于岱宗大街北侧的红门路南首,为登泰山的起点。明隆庆年间始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为四柱三门式石坊,造型粗犷、简洁,额题篆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 ,有标志导向作用。坊之西北原有“乾隆行宫”,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

创建 ,清末毁。

王母池:自岱宗坊向北不远,路东有王母池。王母池位于环山路东首,约开建于三国时代,旧称“群玉庵”,又称“瑶池”,现存古建筑主要为明清所建。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的诗句,唐

李白则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的吟咏,足见建庙历史之久远。 王母池临溪而建,殿庑亭阁,参差座落在三层台基之上,红墙黑瓦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前院有正殿3间,殿前有王母池和王母泉,其泉水清澈甘洌;后院为七真殿,殿内泥塑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四周浓荫蔽日,为消暑胜地。

红门宫:因其西北崖上有二块红色岩石排列似门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代天启元年所建。 庙分东西两院,中间有“飞云阁”相连。东为更衣亭,是旧时达官贵人更衣之所。西为元君庙,有正殿3间,奉九莲菩萨铜像,香火很盛。整组建筑以飞云阁为中心,建筑古老,布局紧凑。阁下有拱门,两侧有楹联“万壑泉声沉宝秀,千峰雪影护禅灵”。因此处清晨日出时通红一片,故有“红门烧日”之说。

斗母宫:过红门宫前进一程,即到斗母宫。宫创建无考,明嘉靖年间德王重建,清康熙初年尼姑主持,祀北斗众星之母,遂更名斗姥宫,又称妙香院。西山门外有古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俗称卧龙槐。斗母宫是一组较大的道观建筑群。前有寄云楼,雕梁画栋,长廊回曲;中有斗母殿,内奉斗母女神;后房,重峦叠翠,清泉醉人,确实是听泉、观瀑、品茗、赏月佳地。

经石峪:出斗母宫,沿小路前行,即到著名的经石峪。这里有一3000平方米的大石坪,上刻隶书《金刚

经》全文,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有力,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

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

其中,经石峪石刻、天贶殿壁画、岱顶唐摩崖,被人们称为"泰山三瑰宝"。

壶天阁:系明代建筑,原名升天阁,取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这里西有九峰山,东有十峰岭,北临山

峦,四周拥翠接天,脚下仅一席之地,恰似壶中窥天。清崔映辰也曾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翠微。”廷路又联“登此山一半以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故阁名壶天,恰应了道家之说。

中天门:又名二天门,因其土色赤黄,又名“黄蚬岭”。它正处泰山半腰,为泰山东、西路交汇处,盘山公路终点,有索道直达山顶。 这里有清代所建中天门石坊一座,大门上题有“中天门”三字。这里是泰山主峰的屏障。仰望岱顶,莲花峰前危崖万仞,南天门形如天阙;俯瞰山下,龙潭、虎山水库绿如翡翠。中溪三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中天门一侧还有巨石,状如虎卧,得名“伏虎石”。

云步桥:位于中天门北,因山气云烟弥漫,人行桥上如在云中,故称云步桥。桥东有石亭,名“酌泉亭”,是清光绪年间安县令毛蜀云所建,上有一联“且依石柱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桥北有石坪,俗

称百丈崖,为宋真宗驻跸处,又称御帐坪。此处群峰环绕,山势险峻,飞泉清瀑,人行桥上如游无际。

五松亭:据《史记》载,秦始皇封泰山时中途被雷雨所毁,因其护驾有功,被封为“五大夫”。今存两

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附近山腰有古松一株,找枝下垂以招手迎客,故名“望人松”,又叫“迎宾松”。其东北有乾隆新题的朝阳

洞。这里古松层层叠叠,荫翳蔽日,松风泉韵,如巨浪拍岸,堪称奇观。

十八盘:被称为天梯,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全程共79盘,共计1633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

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

梯。中间蹬道盘旋,行人几乎直上直下,不胜有高、陡、危、奇之感。

一般把升仙坊以下称“慢十八”,以上称“紧十八”,每盘有石阶二百

蹬,紧慢18紧相连,恍若上青天,故有“升仙”之称。 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明人

祁承赋《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

中观。重 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自

此而始。开山北为龙门,旧有龙门坊,后毁。西岩有清道 光年间魏祥摹刻狂草“龙门”大字。坊址东为大龙

峪,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跨涧建渡天桥,并顺龙峪上源修新盘

道,直达碧霞祠南神门,登岱顶者上下甚为方便。桥与盘道均毁于清乾隆年间。 新盘口北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由

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 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

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

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

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海拔1460 米,古称“天门关”。它建

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门为阁楼式建

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 **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门

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来到这里,

山风从门洞呼啸疾过。当年李白登上南天门曾作诗:“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

来。”过南天门,有一条狭长的石板路街市,名“天街”,南边是出售旅游商

品、工艺品的店铺。天街的尽头就是规模宏大的碧霞祠。这组建筑是金属铸件

与土木砖石组成。据说明洪武年间的一次修缮就耗费黄金约五千两。

碧霞祠:位于岱顶,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其主要的建筑有大殿、配殿、山门、御笔亭、钟鼓楼、神门等。整组建筑巍峨严整,设计新颖独特,高低错

落有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 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铜像,其铜身鎏金,工艺精湛。东西配殿铁瓦覆盖,是

一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

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位于碧霞

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始建年代无

考,明成化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

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

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

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东

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玉带”。

日观峰:玉皇顶东南是“平顶峰”,清代在此建“乾隆亭”,中有碣,上刻“孔子小天下处”。亭与碣

前后毁于民国年间和1967年。平顶峰之东是“日观峰”,这里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 观峰石刻遍布,如“俯察万类”、“目尽长空”等。峰东侧有观日长廊,全长30余米。亭廊相接,似仙阁矗

立,鲜艳夺目。峰北有巨石长长横出,斜刺青天,俗称探海石。登石可朝观日出,暮赏彩云。此石今已成为

泰山的重要标志。

舍身崖:泰山日凤峰南,因旧时常有人于此为父母求福投崖舍身而得名。易名为“舍身崖。” 崖顶有巨石,高约三米,叫“瞻鲁台”,也称“幡杆石”,传说孔子曾登此瞻望鲁国之都。崖西为“仙人

桥”,两崖对峙,下临深壑,中有三石衔接抵撑而天然成桥。明代萧协中曾题诗“三石两崖断若连,空蒙似

结翠微烟。猿探雁过应回步,始信危桥只渡仙。”

丈人峰:玉皇顶西北为“丈人峰”,因石峰状如老人伛偻而名。峰周围有数块俊秀小石,故又有“老翁

弄孙”之称。这里是去后石坞的必经之路,立着一块3米多高的巨石,石形方中带圆,下小上大,上刻“丈人

峰”3个大字。还刻有“天下第一山”、“中天独立”、“东柱第一灵区”等大字和一些诗文。

孔子登临处:位于一天门北,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

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始建。柱联曰:“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坊两侧分立两碑,东为明

嘉靖间济南府同治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

玉泉寺:位于泰山奥区深幽的山谷中,又名谷山寺,俗称佛爷寺。由北魏僧意创建,金代善宁重建,

元代普谨增建,后屡有兴废。是泰山著名禅院之一,兴旺时达500僧众。 玉泉寺现存碑碣10块。正殿祀释迦牟尼,侧立十八罗汉,栩栩如生。殿宇坐落在层层高台之上,与群峰相辉

映。明朝萧协中曾为玉泉寺赋诗云“明堂当日尊王居,水色山光丽有余。一自殿庭颓圮后,赋诗总属野人

书。”

三阳观:位于凌汉峰山腰,投书涧西北。明朝东平道士王三阳携徒来此“伐木剃草,凿石为窟以

居”,后“稍稍营葺庐居”名三阳庵。王三阳羽化后,徒承其师志,大兴缔造,达到鼎盛。其派系为全真教

果老祖师云阳派。三阳观依山而建,为三进院落。前院由山门、影墙、配房组成。中院有混元阁和配房。后

院有正殿三间,冯玉祥先生曾在此筑读书。

白龙池: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相传是东海龙王之子白龙的住处,古代皇帝都曾到此祈求风调雨

顺,过去民间祈雨大都在此地设祭。池位于岱桥北,山涧聚水扑克百丈崖悬流下掷,似玉龙直泻入池。池北

有巨石,若圭、若舟、上刻“玄圭石”。南朝梁沈约撰《宋书.符瑞》“玄圭,水泉流通,四海汇同则出。”

石之东双崖如削,石峡中穿,北为三元石,上刻“白龙池”、“龙潭”等大字。

灵岩寺:传为秦始皇元年始创,历代都有扩充,唐朝德宗时宰相李吉甫将其与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

寺、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域内四绝”。今有山门、大雄宝殿、千佛殿、御书阁、辟支塔、墓塔林等名胜古

迹。寺内有著名的40尊彩色泥塑。梁启超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

岱顶:十八盘的尽头是南天门,自南天门至玉皇顶之间的一片山头为“岱顶”。一步进入了南天门,不

仅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且如跨天宫,右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不定期可

欣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等奇观。泰山日出是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

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

喷射出万道霞光,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扇子崖:位于泰山西溪西侧。这里奇峰突兀,高耸峻峭,形如扇面,故名。扇子崖自东往西看是擎天一

柱,由南往北看则如屏似扇,很是壮美。崖上有明人题刻的摩崖石刻“仙人掌”。崖西有铁梯,攀援可登崖

巅。由此西行,四面环山,势如屏障。北眺龙角山、九女寨历历在目,西望傲徕峰尽收眼底,向东俯视,龙

潭水库宛如镶嵌在西溪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清人孙宝僮有诗云:“剑峰怒刺天,积铁拔千仞;俯

临鬼谷幽,旁倚丈人峻”,的确写出了扇子崖的风韵。扇子崖庙始建于明末清初,民国年间重修。它位于傲

徕峰于扇子崖交接的山口处,此处山势险峻,庙依岩而建,奇峭险绝。正殿为原始天尊殿,正中供原始天

尊;东侧为黄天化、土行孙、无极、韩毒龙、殷洪、洪锦、方相、哼将、韦礼;西为黄天祥、黄天禄、苏全

忠、薛恶虎、殷蛟、黄天爵、方弼、哈将、韦陀等18陪神。正殿西侧为一过厅,再西有地母宫、吕祖祠、和

太阳庙。庙后是圣贤洞。

黑龙潭:在泰山西溪百丈崖上,有瀑布飞流直下,声若雷鸣,状如挂着的千尺银练。传说此潭与东海相

通,有龙自由来去,故名“黑龙潭”。“龙潭飞瀑”是泰山名胜之一,观瀑吟咏,引人生出无限遐思。 清人

有诗云:“真源流不竭,飞下最高峰。俯注潭千尺,深藏或有龙”。旁有“西溪石亭”一座,门两侧有对联

一幅“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普照寺:始创于元朝,取佛光普照之意,是六朝古刹。它位于凌汉峰前,峰峦环抱,一涧低流,苍松翠

柏掩映,依山而建,是一组完整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形成三进式院落。

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西北墙上嵌碣8砖,东北墙下立明、清时重修碑。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时,以

泰山习俗和民生疾苦为题材,写了很多白话诗,自称“丘八诗”,由赵望云配以漫画,刻制成碣,立于院

中。后尽毁,现已重刻。后院为菊林院,有松一株,冠大如棚,袅袅婷婷,清代光绪年间何焕章游山至此,

题“一品大夫”。后院正房与摩松楼相接,额题“菊林旧隐”曾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现辟为纪念馆。其

楹联为:

松曰好青 竹曰好绿

天吾一砖 地吾一瓦

冯玉祥墓:位于环山路西首,西溪谷东侧,1952年修建。墓园为壁式花岗岩建筑,建有四段石阶,共66级,傍

山临水,庄严雄伟,苍松萦绕,翠柏环抱。墓壁正中镶嵌着冯玉祥铜铸头像,额镌郭沫若题书的“冯玉祥先生

之墓”七个贴金大字,其下为冯先生自题诗《我》:平民生,平民活…… ;

泰山景点

后石坞:在泰山的背面,此处危岩峭壁,怪石突立,饰以苍松翠柏,幽径小溪,景致尤具别趣,因此被称

为泰山的"奥区",意思是这里奥妙无穷,著名的景观有八仙洞、天独峰、玉女山、九龙岗、黄花洞、天空山

等。这里又处处怪石,嶙峋如笋,因此又有“笋城”之称。游人顺石阶登上高台,是摩空托云的“天空

山”,又名“玉女山”,其巅平坦,俗叫“尧观台”,传尧帝曾登此顶。山前有数亩平地,为元君庙旧址。

清代内为尼姑住持,又称“姑姑子庙”。分东、西两院。西院由正殿和配殿组成,正殿祀元君。还有西舍、

东舍,各有供奉,西舍祀天官、地官、水官,东舍为“弥勒殿”。

万仙楼:走东路要经过一座万仙楼,在红门宫以北0.6公里的地方。旧时称望仙楼,传为泰山各神会聚之

处。此楼建造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原供祀王母,后来祀奉碧霞元君。门洞高4.4米,上层有楼

阁三间,黄琉璃瓦覆顶。门洞之上刻“谢恩处”三字,传说旧时帝王登山,地方官员护驾于此,帝令回府,

群臣谢恩。另一种说法是香客朝山顺利而归,在此处叩谢碧霞元君保佑,故有引名,楼东侧挺立古柏三株,人称“三义柏”。万仙楼盘山道西侧的石壁上有石刻,特殊之处是取“风”、“月”二字之字心组成,意谓

此处风月无边,风景美不胜收。

旭日东升:泰山距离东海最近处约230公里,人的视野在大地水准面上只有140公里,显然看不到海山的

日出。可是由于泰山的高度和地理位置及光的折射作用,使海上日出在一定条件下能确实又能看到。

当黎明时分,游人站在岱顶举目眺望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桔红。而天空的云朵,

红紫交辉,瞬息万变,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

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欣开了幕,撩开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着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

须臾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好一派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这种绝妙的时刻,并不是每位游人都能遇

上。李白有诗:“海水落眼前,天光摇空碧”。宋代词人梅圣俞则有“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

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

岱庙:庙旧称东狱庙或泰山行宫。位于泰安市区北,泰山南麓。它是泰山最大、

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

方。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嵯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

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

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

类古建筑有150余间。主要建筑有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铜亭等。庙内古柏参

天,碑碣如林,文物荟萃,游人络绎不绝。

古代许多帝王都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秦始皇、秦二始、汉武帝、 章帝、安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宋真宗、清康熙帝、干隆帝等十二个帝王、帝后曾到过泰山。据说汉武帝7次到泰山,干隆11次到泰山。泰山

自远古起就有封禅活动,据《史记.封禅书》张守义正义:"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

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史记.封禅书》记载:"古者封泰山禅父者七十二家"。

岱庙(东岳庙)是泰山的主庙,供奉东岳大帝(泰山神,主治人生死及人生贵贱,为冥府众鬼之主帅)。

岱庙是全国东岳庙的主庙,也是我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面积96322平方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天贶殿: 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是岱庙中的主体建筑,传为宋代创构,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

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天贶(音况,赏赐意)殿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通

高22米,面积近970平方米。为重檐庑殿式,上覆黄琉璃瓦。殿前露台高筑,汉白玉雕

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殿内祀泰山神,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

镇”匾额。东、西、北墙壁上有《泰山神启陛回銮图》,东半部为启陛,右边为回銮,整个画面计675个人的

形象,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

遥参亭:旧称草参亭,为岱庙前亭。古人祭泰山必先至此简单参拜,尔后入庙祭祀。今院内举办了泰安民俗

展。亭院南北长66.2米,东西宽52米,总面积3442.4平方米。四周墙壁为红色,二进院落,由山门、掖门、仪

门、正殿及配殿组成。

岱庙坊:出遥参亭北山门后,迎面有一座高耸的石坊,叫“岱庙坊”。该坊高12米,宽9.8米,进深3米,清康

熙十一年建。

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体浮雕,造型雄伟壮观。四柱前后滚墩上雕有8介石狮。姿态各异,梁柱板上有龙凤

禽兽浮雕。其雕工精细,是清代石雕建筑难得的珍品。抱柱上有一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

震,赫声濯灵镇东方”。为清朝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所题。

铜亭、铁塔: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有两处惹人注目的古迹,东为铜亭,西为铁塔。

铜亭又名“金阙”,明万历四十一年铸造,明末移于灵应宫,1972年迁入岱庙。亭为铜质,施以銮金,长4.4

米, 宽3.4米中内祀元君铜像,其铸造精致,造型优美。

铁塔在岱庙北门内西南,明嘉靖十三年造。原在天书观大门内,1973年移入岱庙,现只剩4级。其造型古朴,

雄伟。

汉柏院:汉柏院位于岱庙配天门东,因院内有古柏五株而得名。相传此古柏为汉武帝东封时亲手所植。今龙

干虬枝,苍劲葱郁,虽已肤剥心枯,却有新枝继生,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大景之一。岱庙碑刻

多集于此院,院内存碑碣90块,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其中著名的有张衡《四思篇》,曹

植《飞龙篇》、米芾《第一山》乾隆的《登岱诗》等,均为书刻佳作。

岱宗坊:从岱庙向北走一里多路,便到了岱宗坊--泰山的正门。岱宗坊位于岱宗大街北侧的红门路南首,为

登泰山的起点。明隆庆年间始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为四柱三门式石坊,造型粗犷、简洁,额题篆

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 ,有标志导向作用。坊之西北原有“乾隆行宫”,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

创建 ,清末毁。

王母池:自岱宗坊向北不远,路东有王母池。王母池位于环山路东首,约开建于三国时代,旧称“群玉

庵”,又称“瑶池”,现存古建筑主要为明清所建。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的诗句,唐

李白则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的吟咏,足见建庙历史之久远。

王母池临溪而建,殿庑亭阁,参差座落在三层台基之上,红墙黑瓦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前院有正殿3间,殿

前有王母池和王母泉,其泉水清澈甘洌;后院为七真殿,殿内泥塑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四周浓荫蔽日,为

消暑胜地。

红门宫:因其西北崖上有二块红色岩石排列似门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代天启元年所建。

庙分东西两院,中间有“飞云阁”相连。东为更衣亭,是旧时达官贵人更衣之所。西为元君庙,有正殿3间,

奉九莲菩萨铜像,香火很盛。整组建筑以飞云阁为中心,建筑古老,布局紧凑。阁下有拱门,两侧有楹联

“万壑泉声沉宝秀,千峰雪影护禅灵”。因此处清晨日出时通红一片,故有“红门烧日”之说。

斗母宫:过红门宫前进一程,即到斗母宫。宫创建无考,明嘉靖年间德王重建,清康熙初年尼姑主持,

祀北斗众星之母,遂更名斗姥宫,又称妙香院。西山门外有古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俗称卧龙槐。斗母

宫是一组较大的道观建筑群。前有寄云楼,雕梁画栋,长廊回曲;中有斗母殿,内奉斗母女神;后有听泉山

房,重峦叠翠,清泉醉人,确实是听泉、观瀑、品茗、赏月佳地。

经石峪:出斗母宫,沿小路前行,即到著名的经石峪。这里有一3000平方米的大石坪,上刻隶书《金刚

经》全文,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有力,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

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

其中,经石峪石刻、天贶殿壁画、岱顶唐摩崖,被人们称为"泰山三瑰宝"。

壶天阁:系明代建筑,原名升天阁,取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这里西有九峰山,东有十峰岭,北临山

峦,四周拥翠接天,脚下仅一席之地,恰似壶中窥天。清崔映辰也曾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

翠微。”廷路又联“登此山一半以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故阁名壶天,恰应了道家之说。

中天门:又名二天门,因其土色赤黄,又名“黄蚬岭”。它正处泰山半腰,为泰山东、西路交汇处,盘

山公路终点,有索道直达山顶。

这里有清代所建中天门石坊一座,大门上题有“中天门”三字。这里是泰山主峰的屏障。仰望岱顶,莲花峰

前危崖万仞,南天门形如天阙;俯瞰山下,龙潭、虎山水库绿如翡翠。中溪三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中天

门一侧还有巨石,状如虎卧,得名“伏虎石”。

云步桥:位于中天门北,因山气云烟弥漫,人行桥上如在云中,故称云步桥。桥东有石亭,名“酌泉

亭”,是清光绪年间安县令毛蜀云所建,上有一联“且依石柱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桥北有石坪,俗

称百丈崖,为宋真宗驻跸处,又称御帐坪。此处群峰环绕,山势险峻,飞泉清瀑,人行桥上如游无际。

五松亭:据《史记》载,秦始皇封泰山时中途被雷雨所毁,因其护驾有功,被封为“五大夫”。今存两

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附近山腰有古松一株,找枝下垂以招手迎客,故名“望人松”,又叫“迎宾松”。其东北有乾隆新题的朝阳

洞。这里古松层层叠叠,荫翳蔽日,松风泉韵,如巨浪拍岸,堪称奇观。

十八盘:被称为天梯,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全程共79盘,共计1633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

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

梯。中间蹬道盘旋,行人几乎直上直下,不胜有高、陡、危、奇之感。

一般把升仙坊以下称“慢十八”,以上称“紧十八”,每盘有石阶二百

蹬,紧慢18紧相连,恍若上青天,故有“升仙”之称。

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明人

祁承赋《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

中观。重 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自

此而始。开山北为龙门,旧有龙门坊,后毁。西岩有清道 光年间魏祥摹刻狂草“龙门”大字。坊址东为大龙

峪,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跨涧建渡天桥,并顺龙峪上源修新盘

道,直达碧霞祠南神门,登岱顶者上下甚为方便。桥与盘道均毁于清乾隆年间。

新盘口北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由

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 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

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

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

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海拔1460 米,古称“天门关”。它建

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门为阁楼式建

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 **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门

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来到这里,

山风从门洞呼啸疾过。当年李白登上南天门曾作诗:“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

来。”过南天门,有一条狭长的石板路街市,名“天街”,南边是出售旅游商

品、工艺品的店铺。天街的尽头就是规模宏大的碧霞祠。这组建筑是金属铸件

与土木砖石组成。据说明洪武年间的一次修缮就耗费黄金约五千两。

碧霞祠:位于岱顶,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其主要的建筑有大殿、配殿、山门、御笔亭、钟鼓楼、神门等。整组建筑巍峨严整,设计新颖独特,高低错

落有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

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铜像,其铜身鎏金,工艺精湛。东西配殿铁瓦覆盖,是

一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

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位于碧霞

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始建年代无

考,明成化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

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

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

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东

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玉带”。

日观峰:玉皇顶东南是“平顶峰”,清代在此建“乾隆亭”,中有碣,上刻“孔子小天下处”。亭与碣

前后毁于民国年间和1967年。平顶峰之东是“日观峰”,这里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

观峰石刻遍布,如“俯察万类”、“目尽长空”等。峰东侧有观日长廊,全长30余米。亭廊相接,似仙阁矗

立,鲜艳夺目。峰北有巨石长长横出,斜刺青天,俗称探海石。登石可朝观日出,暮赏彩云。此石今已成为

泰山的重要标志。

舍身崖:泰山日凤峰南,因旧时常有人于此为父母求福投崖舍身而得名。易名为“舍身崖。”

崖顶有巨石,高约三米,叫“瞻鲁台”,也称“幡杆石”,传说孔子曾登此瞻望鲁国之都。崖西为“仙人

桥”,两崖对峙,下临深壑,中有三石衔接抵撑而天然成桥。明代萧协中曾题诗“三石两崖断若连,空蒙似

结翠微烟。猿探雁过应回步,始信危桥只渡仙。”

丈人峰:玉皇顶西北为“丈人峰”,因石峰状如老人伛偻而名。峰周围有数块俊秀小石,故又有“老翁

弄孙”之称。这里是去后石坞的必经之路,立着一块3米多高的巨石,石形方中带圆,下小上大,上刻“丈人

峰”3个大字。还刻有“天下第一山”、“中天独立”、“东柱第一灵区”等大字和一些诗文。

孔子登临处:位于一天门北,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

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始建。柱联曰:“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坊两侧分立两碑,东为明

嘉靖间济南府同治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

玉泉寺:位于泰山奥区深幽的山谷中,又名谷山寺,俗称佛爷寺。由北魏僧意创建,金代善宁重建,

元代普谨增建,后屡有兴废。是泰山著名禅院之一,兴旺时达500僧众。

玉泉寺现存碑碣10块。正殿祀释迦牟尼,侧立十八罗汉,栩栩如生。殿宇坐落在层层高台之上,与群峰相辉

映。明朝萧协中曾为玉泉寺赋诗云“明堂当日尊王居,水色山光丽有余。一自殿庭颓圮后,赋诗总属野人

书。”

三阳观:位于凌汉峰山腰,投书涧西北。明朝东平道士王三阳携徒来此“伐木剃草,凿石为窟以

居”,后“稍稍营葺庐居”名三阳庵。王三阳羽化后,徒承其师志,大兴缔造,达到鼎盛。其派系为全真教

果老祖师云阳派。三阳观依山而建,为三进院落。前院由山门、影墙、配房组成。中院有混元阁和配房。后

院有正殿三间,冯玉祥先生曾在此筑读书。

白龙池: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相传是东海龙王之子白龙的住处,古代皇帝都曾到此祈求风调雨

顺,过去民间祈雨大都在此地设祭。池位于岱桥北,山涧聚水扑克百丈崖悬流下掷,似玉龙直泻入池。池北

有巨石,若圭、若舟、上刻“玄圭石”。南朝梁沈约撰《宋书.符瑞》“玄圭,水泉流通,四海汇同则出。”

石之东双崖如削,石峡中穿,北为三元石,上刻“白龙池”、“龙潭”等大字。

灵岩寺:传为秦始皇元年始创,历代都有扩充,唐朝德宗时宰相李吉甫将其与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

寺、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域内四绝”。今有山门、大雄宝殿、千佛殿、御书阁、辟支塔、墓塔林等名胜古

迹。寺内有著名的40尊彩色泥塑。梁启超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

岱顶:十八盘的尽头是南天门,自南天门至玉皇顶之间的一片山头为“岱顶”。一步进入了南天门,不

仅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且如跨天宫,右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不定期可

欣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等奇观。泰山日出是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

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

喷射出万道霞光,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扇子崖:位于泰山西溪西侧。这里奇峰突兀,高耸峻峭,形如扇面,故名。扇子崖自东往西看是擎天一

柱,由南往北看则如屏似扇,很是壮美。崖上有明人题刻的摩崖石刻“仙人掌”。崖西有铁梯,攀援可登崖

巅。由此西行,四面环山,势如屏障。北眺龙角山、九女寨历历在目,西望傲徕峰尽收眼底,向东俯视,龙

潭水库宛如镶嵌在西溪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清人孙宝僮有诗云:“剑峰怒刺天,积铁拔千仞;俯

临鬼谷幽,旁倚丈人峻”,的确写出了扇子崖的风韵。扇子崖庙始建于明末清初,民国年间重修。它位于傲

徕峰于扇子崖交接的山口处,此处山势险峻,庙依岩而建,奇峭险绝。正殿为原始天尊殿,正中供原始天

尊;东侧为黄天化、土行孙、无极、韩毒龙、殷洪、洪锦、方相、哼将、韦礼;西为黄天祥、黄天禄、苏全

忠、薛恶虎、殷蛟、黄天爵、方弼、哈将、韦陀等18陪神。正殿西侧为一过厅,再西有地母宫、吕祖祠、和

太阳庙。庙后是圣贤洞。

黑龙潭:在泰山西溪百丈崖上,有瀑布飞流直下,声若雷鸣,状如挂着的千尺银练。传说此潭与东海相

通,有龙自由来去,故名“黑龙潭”。“龙潭飞瀑”是泰山名胜之一,观瀑吟咏,引人生出无限遐思。 清人

有诗云:“真源流不竭,飞下最高峰。俯注潭千尺,深藏或有龙”。旁有“西溪石亭”一座,门两侧有对联

一幅“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普照寺:始创于元朝,取佛光普照之意,是六朝古刹。它位于凌汉峰前,峰峦环抱,一涧低流,苍松翠

柏掩映,依山而建,是一组完整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形成三进式院落。

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西北墙上嵌碣8砖,东北墙下立明、清时重修碑。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时,以

泰山习俗和民生疾苦为题材,写了很多白话诗,自称“丘八诗”,由赵望云配以漫画,刻制成碣,立于院

中。后尽毁,现已重刻。后院为菊林院,有松一株,冠大如棚,袅袅婷婷,清代光绪年间何焕章游山至此,

题“一品大夫”。后院正房与摩松楼相接,额题“菊林旧隐”曾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现辟为纪念馆。其

楹联为:

松曰好青 竹曰好绿

天吾一砖 地吾一瓦

冯玉祥墓:位于环山路西首,西溪谷东侧,1952年修建。墓园为壁式花岗岩建筑,建有四段石阶,共66级,傍

山临水,庄严雄伟,苍松萦绕,翠柏环抱。墓壁正中镶嵌着冯玉祥铜铸头像,额镌郭沫若题书的“冯玉祥先生

之墓”七个贴金大字,其下为冯先生自题诗《我》:平民生,平民活…… ;

釉下多彩是什么

后石坞:在泰山的背面,此处危岩峭壁,怪石突立,饰以苍松翠柏,幽径小溪,景致尤具别趣,因此被称

为泰山的"奥区",意思是这里奥妙无穷,著名的景观有八仙洞、天独峰、玉女山、九龙岗、黄花洞、天空山

等。这里又处处怪石,嶙峋如笋,因此又有“笋城”之称。游人顺石阶登上高台,是摩空托云的“天空

山”,又名“玉女山”,其巅平坦,俗叫“尧观台”,传尧帝曾登此顶。山前有数亩平地,为元君庙旧址。

清代内为尼姑住持,又称“姑姑子庙”。分东、西两院。西院由正殿和配殿组成,正殿祀元君。还有西舍、

东舍,各有供奉,西舍祀天官、地官、水官,东舍为“弥勒殿”。

万仙楼:走东路要经过一座万仙楼,在红门宫以北0.6公里的地方。旧时称望仙楼,传为泰山各神会聚之

处。此楼建造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原供祀王母,后来祀奉碧霞元君。门洞高4.4米,上层有楼

阁三间,黄琉璃瓦覆顶。门洞之上刻“谢恩处”三字,传说旧时帝王登山,地方官员护驾于此,帝令回府,

群臣谢恩。另一种说法是香客朝山顺利而归,在此处叩谢碧霞元君保佑,故有引名,楼东侧挺立古柏三株,人称“三义柏”。万仙楼盘山道西侧的石壁上有石刻,特殊之处是取“风”、“月”二字之字心组成,意谓

此处风月无边,风景美不胜收。

旭日东升:泰山距离东海最近处约230公里,人的视野在大地水准面上只有140公里,显然看不到海山的

日出。可是由于泰山的高度和地理位置及光的折射作用,使海上日出在一定条件下能确实又能看到。

当黎明时分,游人站在岱顶举目眺望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桔红。而天空的云朵,

红紫交辉,瞬息万变,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

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欣开了幕,撩开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着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

须臾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好一派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这种绝妙的时刻,并不是每位游人都能遇

上。李白有诗:“海水落眼前,天光摇空碧”。宋代词人梅圣俞则有“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熔。浴出车轮

光,随天行无踪”的绝句。

岱庙:庙旧称东狱庙或泰山行宫。位于泰安市区北,泰山南麓。它是泰山最大、

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为道教神府,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

方。岱庙城堞高筑,庙貌嵯峨,宫阙重叠,气象万千。

岱庙创建于汉代,至唐时已殿阁辉煌。在宋真宗大举封禅时,又大加拓建,修建

天贶殿等,更见规模。其建筑风格采用帝王宫城的式样,周环1500余米,庙内各

类古建筑有150余间。主要建筑有正阳门、配天门、仁安门、天贶殿、后寝宫、厚载门、铜亭等。庙内古柏参

天,碑碣如林,文物荟萃,游人络绎不绝。

古代许多帝王都在泰山进行封禅活动,秦始皇、秦二始、汉武帝、 章帝、安帝、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宋真宗、清康熙帝、干隆帝等十二个帝王、帝后曾到过泰山。据说汉武帝7次到泰山,干隆11次到泰山。泰山

自远古起就有封禅活动,据《史记.封禅书》张守义正义:"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

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史记.封禅书》记载:"古者封泰山禅父者七十二家"。

岱庙(东岳庙)是泰山的主庙,供奉东岳大帝(泰山神,主治人生死及人生贵贱,为冥府众鬼之主帅)。

岱庙是全国东岳庙的主庙,也是我国四大古建筑群之一,面积96322平方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天贶殿: 位于岱庙仁安门北侧,是岱庙中的主体建筑,传为宋代创构,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阜孔庙大成殿

并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天贶(音况,赏赐意)殿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通

高22米,面积近970平方米。为重檐庑殿式,上覆黄琉璃瓦。殿前露台高筑,汉白玉雕

栏环绕,云形望柱齐列。重檐之间有竖匾,上书“宋天贶殿”。殿内祀泰山神,上悬清康熙皇帝题“配天作

镇”匾额。东、西、北墙壁上有《泰山神启陛回銮图》,东半部为启陛,右边为回銮,整个画面计675个人的

形象,是中国道教壁画杰作之一。

遥参亭:旧称草参亭,为岱庙前亭。古人祭泰山必先至此简单参拜,尔后入庙祭祀。今院内举办了泰安民俗

展。亭院南北长66.2米,东西宽52米,总面积3442.4平方米。四周墙壁为红色,二进院落,由山门、掖门、仪

门、正殿及配殿组成。

岱庙坊:出遥参亭北山门后,迎面有一座高耸的石坊,叫“岱庙坊”。该坊高12米,宽9.8米,进深3米,清康

熙十一年建。

坊起三架,重梁四柱,通体浮雕,造型雄伟壮观。四柱前后滚墩上雕有8介石狮。姿态各异,梁柱板上有龙凤

禽兽浮雕。其雕工精细,是清代石雕建筑难得的珍品。抱柱上有一联“峻极于天,赞化体元生万物;帝出乎

震,赫声濯灵镇东方”。为清朝山东提督布政使施天裔所题。

铜亭、铁塔:岱庙后院的东西两侧,有两处惹人注目的古迹,东为铜亭,西为铁塔。

铜亭又名“金阙”,明万历四十一年铸造,明末移于灵应宫,1972年迁入岱庙。亭为铜质,施以銮金,长4.4

米, 宽3.4米中内祀元君铜像,其铸造精致,造型优美。

铁塔在岱庙北门内西南,明嘉靖十三年造。原在天书观大门内,1973年移入岱庙,现只剩4级。其造型古朴,

雄伟。

汉柏院:汉柏院位于岱庙配天门东,因院内有古柏五株而得名。相传此古柏为汉武帝东封时亲手所植。今龙

干虬枝,苍劲葱郁,虽已肤剥心枯,却有新枝继生,古人誉为“汉柏凌寒”,为泰安八大景之一。岱庙碑刻

多集于此院,院内存碑碣90块,仅乾隆皇帝登岱传作就有26块,诗30首。其中著名的有张衡《四思篇》,曹

植《飞龙篇》、米芾《第一山》乾隆的《登岱诗》等,均为书刻佳作。

岱宗坊:从岱庙向北走一里多路,便到了岱宗坊--泰山的正门。岱宗坊位于岱宗大街北侧的红门路南首,为

登泰山的起点。明隆庆年间始建,清雍正八年(1730年)重建。为四柱三门式石坊,造型粗犷、简洁,额题篆

书“岱宗坊”三个金色大字 ,有标志导向作用。坊之西北原有“乾隆行宫”,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

创建 ,清末毁。

王母池:自岱宗坊向北不远,路东有王母池。王母池位于环山路东首,约开建于三国时代,旧称“群玉

庵”,又称“瑶池”,现存古建筑主要为明清所建。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俯观五岳间”的诗句,唐

李白则有“朝饮王母池,暝投天门阙”的吟咏,足见建庙历史之久远。

王母池临溪而建,殿庑亭阁,参差座落在三层台基之上,红墙黑瓦掩映于苍松翠柏之中。前院有正殿3间,殿

前有王母池和王母泉,其泉水清澈甘洌;后院为七真殿,殿内泥塑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四周浓荫蔽日,为

消暑胜地。

红门宫:因其西北崖上有二块红色岩石排列似门而得名。现存建筑为明代天启元年所建。

庙分东西两院,中间有“飞云阁”相连。东为更衣亭,是旧时达官贵人更衣之所。西为元君庙,有正殿3间,

奉九莲菩萨铜像,香火很盛。整组建筑以飞云阁为中心,建筑古老,布局紧凑。阁下有拱门,两侧有楹联

“万壑泉声沉宝秀,千峰雪影护禅灵”。因此处清晨日出时通红一片,故有“红门烧日”之说。

斗母宫:过红门宫前进一程,即到斗母宫。宫创建无考,明嘉靖年间德王重建,清康熙初年尼姑主持,

祀北斗众星之母,遂更名斗姥宫,又称妙香院。西山门外有古槐巨枝伏地,如卧龙翘首,俗称卧龙槐。斗母

宫是一组较大的道观建筑群。前有寄云楼,雕梁画栋,长廊回曲;中有斗母殿,内奉斗母女神;后有听泉山

房,重峦叠翠,清泉醉人,确实是听泉、观瀑、品茗、赏月佳地。

经石峪:出斗母宫,沿小路前行,即到著名的经石峪。这里有一3000平方米的大石坪,上刻隶书《金刚

经》全文,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字大达半米,笔力刚健有力,历代尊为“大字鼻祖”、“榜书之

宗”,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

其中,经石峪石刻、天贶殿壁画、岱顶唐摩崖,被人们称为"泰山三瑰宝"。

壶天阁:系明代建筑,原名升天阁,取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这里西有九峰山,东有十峰岭,北临山

峦,四周拥翠接天,脚下仅一席之地,恰似壶中窥天。清崔映辰也曾题联:“壶天日月开灵境,盘路风云入

翠微。”廷路又联“登此山一半以是壶天,造极顶千重尚多福地。”故阁名壶天,恰应了道家之说。

中天门:又名二天门,因其土色赤黄,又名“黄蚬岭”。它正处泰山半腰,为泰山东、西路交汇处,盘

山公路终点,有索道直达山顶。

这里有清代所建中天门石坊一座,大门上题有“中天门”三字。这里是泰山主峰的屏障。仰望岱顶,莲花峰

前危崖万仞,南天门形如天阙;俯瞰山下,龙潭、虎山水库绿如翡翠。中溪三水曲折蜿蜒,奔流而下。中天

门一侧还有巨石,状如虎卧,得名“伏虎石”。

云步桥:位于中天门北,因山气云烟弥漫,人行桥上如在云中,故称云步桥。桥东有石亭,名“酌泉

亭”,是清光绪年间安县令毛蜀云所建,上有一联“且依石柱观飞瀑,再渡云桥访爵松”;桥北有石坪,俗

称百丈崖,为宋真宗驻跸处,又称御帐坪。此处群峰环绕,山势险峻,飞泉清瀑,人行桥上如游无际。

五松亭:据《史记》载,秦始皇封泰山时中途被雷雨所毁,因其护驾有功,被封为“五大夫”。今存两

株,拳曲古拙,苍劲葱郁,自古被誉为“秦松挺秀”,列为泰安八景之一。

附近山腰有古松一株,找枝下垂以招手迎客,故名“望人松”,又叫“迎宾松”。其东北有乾隆新题的朝阳

洞。这里古松层层叠叠,荫翳蔽日,松风泉韵,如巨浪拍岸,堪称奇观。

十八盘:被称为天梯,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全程共79盘,共计1633级,为泰山的主要标志

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

梯。中间蹬道盘旋,行人几乎直上直下,不胜有高、陡、危、奇之感。

一般把升仙坊以下称“慢十八”,以上称“紧十八”,每盘有石阶二百

蹬,紧慢18紧相连,恍若上青天,故有“升仙”之称。

十八盘岩层陡立,倾角70至80度,在不足1公里的距离内升高400米。明人

祁承赋《十八盘》诗:“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径从穷处见,天向隙

中观。重 累行如画,孤悬峻若竿。生平饶胜具,此日骨犹寒。”

十八盘在对松山北。高阜之上,双崖夹道,旧称云门,今名开山,为清乾隆末年改建盘道时所辟。十八盘自

此而始。开山北为龙门,旧有龙门坊,后毁。西岩有清道 光年间魏祥摹刻狂草“龙门”大字。坊址东为大龙

峪,雨季众水归峡,飞泉若泻。前为新盘口。明万历年间,参政吕坤跨涧建渡天桥,并顺龙峪上源修新盘

道,直达碧霞祠南神门,登岱顶者上下甚为方便。桥与盘道均毁于清乾隆年间。

新盘口北两山陡立,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中有一线天,名石壁谷。谷中上有南天门,下有升仙坊,由

十八盘相连。南天门恰处于谷口,是泰山古建筑充分利用 地理环境,以人工之力突出和美化自然环境的典

范,是泰山的重要标志物之一。仰视天门,盘路陡绝,似云梯倒挂。石壁谷两侧有“天门长啸”、“层崖空

谷”、“天门云梯”、“如登天际”诸刻。

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海拔1460 米,古称“天门关”。它建

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的低坳处,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门为阁楼式建

筑,石砌拱形门洞,额题“南天门”。红墙点缀, **琉璃瓦盖顶,气势雄伟。门

侧有楹联曰“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来到这里,

山风从门洞呼啸疾过。当年李白登上南天门曾作诗:“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

来。”过南天门,有一条狭长的石板路街市,名“天街”,南边是出售旅游商

品、工艺品的店铺。天街的尽头就是规模宏大的碧霞祠。这组建筑是金属铸件

与土木砖石组成。据说明洪武年间的一次修缮就耗费黄金约五千两。

碧霞祠:位于岱顶,是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祠宇,始建于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

其主要的建筑有大殿、配殿、山门、御笔亭、钟鼓楼、神门等。整组建筑巍峨严整,设计新颖独特,高低错

落有致,气势恢宏。远处眺望,白云缭绕,金碧辉煌,宛若天上宫阙。

祠以山门为界,分内外两院,内院正殿供奉碧霞元君铜像,其铜身鎏金,工艺精湛。东西配殿铁瓦覆盖,是

一组高山建筑中的杰作。

玉皇顶:是泰山主峰之巅,因峰顶有玉皇庙而得名。位于碧霞

祠北,为泰山绝顶,旧称太平顶,又名天柱峰。玉皇庙始建年代无

考,明成化年间重修。主要建筑有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东西

配殿等,殿内祀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题“柴望遗风”,说明

远古帝王曾于此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殿前有“极顶石”,标

志着泰山的最高点。极顶石西北有“古登封台”碑刻,说明这里是历代帝王登封泰山时的设坛祭天之处。东

亭可望“旭日东升”,西亭可观“黄河玉带”。

日观峰:玉皇顶东南是“平顶峰”,清代在此建“乾隆亭”,中有碣,上刻“孔子小天下处”。亭与碣

前后毁于民国年间和1967年。平顶峰之东是“日观峰”,这里是观日出的最佳位置。

观峰石刻遍布,如“俯察万类”、“目尽长空”等。峰东侧有观日长廊,全长30余米。亭廊相接,似仙阁矗

立,鲜艳夺目。峰北有巨石长长横出,斜刺青天,俗称探海石。登石可朝观日出,暮赏彩云。此石今已成为

泰山的重要标志。

舍身崖:泰山日凤峰南,因旧时常有人于此为父母求福投崖舍身而得名。易名为“舍身崖。”

崖顶有巨石,高约三米,叫“瞻鲁台”,也称“幡杆石”,传说孔子曾登此瞻望鲁国之都。崖西为“仙人

桥”,两崖对峙,下临深壑,中有三石衔接抵撑而天然成桥。明代萧协中曾题诗“三石两崖断若连,空蒙似

结翠微烟。猿探雁过应回步,始信危桥只渡仙。”

丈人峰:玉皇顶西北为“丈人峰”,因石峰状如老人伛偻而名。峰周围有数块俊秀小石,故又有“老翁

弄孙”之称。这里是去后石坞的必经之路,立着一块3米多高的巨石,石形方中带圆,下小上大,上刻“丈人

峰”3个大字。还刻有“天下第一山”、“中天独立”、“东柱第一灵区”等大字和一些诗文。

孔子登临处:位于一天门北,为四柱三门式跨道石坊。古藤掩映,典雅端庄,额题“孔子登临处”五大

字。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始建。柱联曰:“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坊两侧分立两碑,东为明

嘉靖间济南府同治翟涛题“登高必自”碑;西为巡抚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题“第一山”碑。

玉泉寺:位于泰山奥区深幽的山谷中,又名谷山寺,俗称佛爷寺。由北魏僧意创建,金代善宁重建,

元代普谨增建,后屡有兴废。是泰山著名禅院之一,兴旺时达500僧众。

玉泉寺现存碑碣10块。正殿祀释迦牟尼,侧立十八罗汉,栩栩如生。殿宇坐落在层层高台之上,与群峰相辉

映。明朝萧协中曾为玉泉寺赋诗云“明堂当日尊王居,水色山光丽有余。一自殿庭颓圮后,赋诗总属野人

书。”

三阳观:位于凌汉峰山腰,投书涧西北。明朝东平道士王三阳携徒来此“伐木剃草,凿石为窟以

居”,后“稍稍营葺庐居”名三阳庵。王三阳羽化后,徒承其师志,大兴缔造,达到鼎盛。其派系为全真教

果老祖师云阳派。三阳观依山而建,为三进院落。前院由山门、影墙、配房组成。中院有混元阁和配房。后

院有正殿三间,冯玉祥先生曾在此筑读书。

白龙池: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相传是东海龙王之子白龙的住处,古代皇帝都曾到此祈求风调雨

顺,过去民间祈雨大都在此地设祭。池位于岱桥北,山涧聚水扑克百丈崖悬流下掷,似玉龙直泻入池。池北

有巨石,若圭、若舟、上刻“玄圭石”。南朝梁沈约撰《宋书.符瑞》“玄圭,水泉流通,四海汇同则出。”

石之东双崖如削,石峡中穿,北为三元石,上刻“白龙池”、“龙潭”等大字。

灵岩寺:传为秦始皇元年始创,历代都有扩充,唐朝德宗时宰相李吉甫将其与天台国清寺、江陵玉泉

寺、南京栖霞寺并称为“域内四绝”。今有山门、大雄宝殿、千佛殿、御书阁、辟支塔、墓塔林等名胜古

迹。寺内有著名的40尊彩色泥塑。梁启超称其为“海内第一名塑”。

岱顶:十八盘的尽头是南天门,自南天门至玉皇顶之间的一片山头为“岱顶”。一步进入了南天门,不

仅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而且如跨天宫,右游天街、望天阙、渡仙桥、逛琼阁、不定期可

欣赏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等奇观。泰山日出是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随

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

喷射出万道霞光,岱顶观日历来为游人所向往,也使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高歌。

扇子崖:位于泰山西溪西侧。这里奇峰突兀,高耸峻峭,形如扇面,故名。扇子崖自东往西看是擎天一

柱,由南往北看则如屏似扇,很是壮美。崖上有明人题刻的摩崖石刻“仙人掌”。崖西有铁梯,攀援可登崖

巅。由此西行,四面环山,势如屏障。北眺龙角山、九女寨历历在目,西望傲徕峰尽收眼底,向东俯视,龙

潭水库宛如镶嵌在西溪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闪闪发光。清人孙宝僮有诗云:“剑峰怒刺天,积铁拔千仞;俯

临鬼谷幽,旁倚丈人峻”,的确写出了扇子崖的风韵。扇子崖庙始建于明末清初,民国年间重修。它位于傲

徕峰于扇子崖交接的山口处,此处山势险峻,庙依岩而建,奇峭险绝。正殿为原始天尊殿,正中供原始天

尊;东侧为黄天化、土行孙、无极、韩毒龙、殷洪、洪锦、方相、哼将、韦礼;西为黄天祥、黄天禄、苏全

忠、薛恶虎、殷蛟、黄天爵、方弼、哈将、韦陀等18陪神。正殿西侧为一过厅,再西有地母宫、吕祖祠、和

太阳庙。庙后是圣贤洞。

黑龙潭:在泰山西溪百丈崖上,有瀑布飞流直下,声若雷鸣,状如挂着的千尺银练。传说此潭与东海相

通,有龙自由来去,故名“黑龙潭”。“龙潭飞瀑”是泰山名胜之一,观瀑吟咏,引人生出无限遐思。 清人

有诗云:“真源流不竭,飞下最高峰。俯注潭千尺,深藏或有龙”。旁有“西溪石亭”一座,门两侧有对联

一幅“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

普照寺:始创于元朝,取佛光普照之意,是六朝古刹。它位于凌汉峰前,峰峦环抱,一涧低流,苍松翠

柏掩映,依山而建,是一组完整的佛教寺院古建筑群。寺院以大雄宝殿、摩松楼为中轴,形成三进式院落。

两侧配以殿庑、禅房和花园等。西北墙上嵌碣8砖,东北墙下立明、清时重修碑。冯玉祥先生隐居泰山时,以

泰山习俗和民生疾苦为题材,写了很多白话诗,自称“丘八诗”,由赵望云配以漫画,刻制成碣,立于院

中。后尽毁,现已重刻。后院为菊林院,有松一株,冠大如棚,袅袅婷婷,清代光绪年间何焕章游山至此,

题“一品大夫”。后院正房与摩松楼相接,额题“菊林旧隐”曾为康熙初年元玉僧居所。现辟为纪念馆。其

楹联为:

松曰好青 竹曰好绿

天吾一砖 地吾一瓦

冯玉祥墓:位于环山路西首,西溪谷东侧,1952年修建。墓园为壁式花岗岩建筑,建有四段石阶,共66级,傍

山临水,庄严雄伟,苍松萦绕,翠柏环抱。墓壁正中镶嵌着冯玉祥铜铸头像,额镌郭沫若题书的“冯玉祥先生

之墓”七个贴金大字,其下为冯先生自题诗《我》:平民生,平民活…… ;

泰山周围什么好玩的地方?

长沙窑创始于唐代,窑址首选发现于今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故而又称铜官窑,晚唐至五代是其盛期,而衰于五代,产品以青釉为主,器物为家用寻常品,壶和罐的造型多样,其突出成就是创烧了釉下彩绘装饰新工艺。早期釉下彩为彩斑装饰,即在瓷坯上用铁或铜料涂上斑块,烧成褐斑或绿斑。也有彩斑和模印贴花装饰相结合,即以人物,狮子等模印纹样贴在罐、壶等器物上,再在这一部分涂上褐色彩斑,经高温一次烧成。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较为成熟的釉下彩绘工艺,是以铁料或铜料在坯上直接绘成图案花纹,再施青釉,经高温烧成釉下褐、绿彩,也有先在坯上刻划出纹饰轮廓线,然后在线上填绘褐绿彩,再施青釉,经高温一次烧成,这种釉下彩绘工艺对今后中国釉下彩瓷器装饰艺术以很大影响,(资料来源:汪庆正主编《简明陶瓷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p31),以文字、以诗作为装饰是长沙窑瓷装饰艺术的一大特点。

长沙窑是唐代南方重要的、规模甚大的青瓷窑场,其窑址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郊铜官镇瓦渣坪,所以又称“铜官窑”或“瓦渣坪窑”。长沙窑始于初唐,兴盛于中晚唐,终于五代。长沙窑最重要的成就,是最先把铜作为高温着色剂应用到瓷器装饰上,烧出了以铜红作为装饰的彩瓷,这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也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对宋代的钧窑,元明清时期的釉里红、豇豆红、郎窑红等铜红釉产品的问世,都起到了最初的奠基作用。

长沙窑的产品种类较多,如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壶、瓶、杯、盘、碗、枕、灯等。其艺术装饰主要表现在釉下及釉中彩绘、印花、模印印花、模印贴花、堆花、刻花、彩色斑点等手法的运用。纹饰有花草纹、鸟兽、鱼、人物、园景等,另外,也有以诗和商品宣传文字为题材的装饰。以其上述特点,促使人们对它的价值深为看重。

唐代长沙窑绿彩人骑牛形油灯,长20.8厘米,高12.6厘米,宽8厘米。此油灯设计新颖独特而巧妙,一头壮牛四肢屈伏在底座上,牛首微昂,牛尾向上翘卷贴于臀部,直径为5.5厘米的灯盏支立在牛背的前部;一胡人双腿骑跨在牛背的后部,用双手托住面前的油灯底部,人和牛的神态均十分专注。此油灯周身施淡棕色釉,釉色青中泛黄,开细密的无色小纹片,牛足及底座均露胎,脂质不甚坚,胎色灰白。尤令人注目的是,在牛的前面两只腿部和臀部两侧,各有长为4厘米、宽为1厘米左右的绿彩垂直流淌着,点缀着淡棕色的整个器面,动感十足。由于长沙窑的釉下、釉中彩绘初期形式是单一的褐彩,常绘以简单的花草纹,以后才逐步发展到褐绿两种彩色,由此推断,此油灯应为中晚唐长沙窑鼎盛时期的产品。

目前,古玩市场上唐代长沙窑的仿品较为多见,而真品难得一见。如何鉴定唐代长沙窑产品,笔者体会是,除了掌握器型与器物“神韵”的时代特征以外,最易掌握的要点是:真品的釉较薄,开细碎的均匀分布的纹片,釉面的光亮柔和可人;其次,经过千年的泥土侵蚀和自然老化,唐长沙窑产品一般周身各部位都有自然剥釉现象,有的部位还天然微损,在放大镜下,这些特征一览无遗;另外,因长沙窑的产品釉层很薄,它的釉面以及胎骨自然形成的熟旧感、岁月沧桑感特别明显。与此相反,唐长沙窑的仿品,其胎骨新鲜,器型的规整度及器物线条的弧度都远不如真品,明眼人一看心里就有数;另外,仿品的釉层厚而均匀,釉色纯净而明丽,釉光明亮甚至刺目,釉面没有自然剥落损伤的痕迹。我们只要在实践中努力做“有心人”,和领会其他窑口产品的各自特点一样,鉴别唐代长沙窑产品的要领就会烂熟于心。

一、长沙窑简况

长沙窑位于湖南长沙北郊30公里的石渚湖至铜官镇一带。历时千年,几经兴衰、唐代诗人刘言史咏茶诗云。“湘瓷泛轻花”,《水经注》载:“铜官山土性宜陶”,杜甫途经铜官写下的《铜官渚守风》赞诗等文献记载和国内外大量考古出土文物考证,长沙窑可上朔于初唐,兴于中、晚唐,大致可分为四期:

第一期:初唐(公元618一684年),瓷器大部分是开片青瓷和陶塑艺术品。如十二生肖、镇墓兽、侍女、乐俑、胡人、骆驼、车马等。

第二期:盛唐(公元684—756年),以素釉青瓷为主,并开始出现彩瓷。 第三期;中唐(公元756一840年),在从单色釉到多色釉烧成功的基础上,研制出釉下彩精堪瓷品,并以格言、警句与五言、六言句为内容的书法装饰瓷器,在陶瓷工艺中已形成新的形式,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四期:晚唐(公元841—907年),造型趋向纤巧多变,装饰流行于花鸟画、印花、压花以及单形式的宣染画和彩釉画等特有风格。

五代,黄巢起义,外商横遭杀害,外销受阻;长沙窑产品大部分瓷化程度差,脱釉现象多,不如邢窑之细白和坚致,且湖南衡州地区的蒋家窑、瓦子墩窑及岳州洞庭湖一带,大量烧制类似越窑的青瓷制品,给长沙窑的国内市场带来了很大威胁;再加之长沙窑规模很大,原料、燃料日逐匮乏,迫使窑主们不得不改迁窑址或另谋生路,导致长沙窑晚期趋向衰落。 元末明初,长沙窑回光反照,继承和发扬了多色釉的传统技艺,特别是对铜绿釉、宝石蓝釉、桔黄釉的研究很有造诣,并创制了器型多变,釉似流霞、色彩鲜艳的琉璃制品。清末民初,铜官镇陶业生产趋向高峰,发展到十二条龙窑、六百多制陶工人,号称湖南的陶都。但民国时期,长沙窑陶瓷又受到斫伤,艺术风格一落千丈,濒于窑沉倒闭。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四十年来的恢复、改造,生产规模、制造技术都有了飞跃发展,优秀传统技艺得以复兴和发扬,而且在国内首家研制成功白炻器、芝麻釉炻器和精细铁炻器系列产品,沿着中古时期开辟的陶瓷之路,远销美、加、欧、港澳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使历经千年沧桑的长沙窑又重展英姿。

二、长沙窑陶瓷工艺特点

(一)胎、釉及釉彩特点

长沙窑制品有瓷胎与陶胎之分。陶胎土质不纯且带砂,烧成后呈褐色或铁灰色,断面粗糙、吸水性大,习称缸瓦胎。瓷胎大多呈灰白色、香灰色、青灰色,含铁1.5~2.5%,含sio272~76.34%,含al2o316.67~20.73%,含tio2在1%左右,sio2/ai2o3在4.09 ±0.5,化学组成相似于浙江青瓷和景德镇瓷器,是具有南方鲜明特征的一种属富氧化硅质的瓷胎。

产品烧成温度约在1150-1200℃,大多偏生烧,瓷胎断面较粗,无半透明性,吸水率2-7%,气孔率大于10%,釉α>坯α,多数遗物釉层出现龟裂,用现代分类法应归属于炻器(stone ware)类产品,或称半陶半瓷。

其釉大多呈色,少数产品在灰白色胎上施以微泛青色的白釉,有的还先在坯体上涂抹薄层白色或淡灰色化妆粉,然后施釉,以增加釉色亮度,衬托彩绘图案装饰效果。

釉有青、酱、白、绿、红和三彩釉等。

青釉:色是枣黄、枣青、榨菜青或虾青色,总的感觉是青中偏黄,概称“青瓷”。

酱釉:色浅者呈棕色、咖啡色、酱黄;色深者呈酱黑色。酱色釉往往先涂青色底釉后再施酱彩,也有先施酱釉后再覆罩一薄层透明青黄釉的。

白釉:长沙窑的白釉作乳浊式或微带浅灰色,状如凝脂,积如蜡泪,润泽而不甚光亮。不透明,有碎纹,或作大块冰裂纹。近似“哥窑”制品,逊色于“定瓷”之光亮、质坚。

彩釉:有宝石蓝釉、孔雀绿釉、红彩等。

宝石蓝釉:釉色似湖蓝而不透明,似碧水而不清澈碧绿。釉质浑厚素雅,或作宝石状自然纹理,而类似宝石,故称“宝石蓝釉”。 孔雀绿釉:一种呈蓝绿色,它在枣**罩釉的覆盖下形成草绿色;另一种是铜绿,即以铜粉为发色基在氧化焰高温中烧成孔雀绿。

红彩:有紫红、褐红、红绿诸色。这种红彩当属铜金属在还原焰中烧成。

重彩:除了釉下彩绘与釉下块状釉装饰外,还有青釉上通体复罩蓝彩的。

(二)制作特点

大多以辘轳轮制为主,附件和零件如罐耳、壶柄、贴花等用单模或分模、手捏制成,还有采用雕刻、镂空、堆塑、范模压铸等手法。

器物造型除园形器外,还出现了花形、瓜果形、仿动物形态和适应胡人喜爱的金属器式样酒壶和酒盏。品种繁多,造型丰富,前期产品形态丰满端庄,线条园润柔和,后期产品形态趋于隽丽,有一种出新意以应时宜之势,大都具有雄浑消洒的唐代韵律。

施釉方法主要用荡釉、浸釉、淋釉、滴釉和涂釉。

(三)装饰特点

以釉下彩绘花(包括书法题字)、釉上彩绘(外表不罩釉)、块状浸釉(或附加模印贴片)、泼墨(彩)渲染等手法作为主要特色。此外,还出现剪纸和雕塑等其它工艺,很少使用刻划花。釉下多彩是长沙窑装饰工艺独具特色的新工艺。

具体地说,有以下独创之处。

1、素釉装饰:长沙窑早在中唐就在釉料中引入不同含量的铜或铁、锰金属做发色色基,经氧化焰或弱还原焰烧成而形成青釉、绿釉、酱釉、褐釉、红釉。进行素釉装饰。

2、模印贴花装饰。模印贴花是先用坯泥做成西方人制作美酒的葡萄纹模印泥片,经低温素烧,贴后施青釉,再在贴花处浸上褐釉,进行综合装饰,经过精心整修,产品规整光洁,是当时适应外销的高级产品。

3、釉下装饰;是一千多年前长沙窑独步一时的伟大创举。釉下装饰有: (l)釉下褐彩斑点图案。是运用含铁色料做成褐斑色釉先在素坯上点染揭斑图案,再施盖白釉或青釉,入1170℃左右窑中一次烧成,釉面平整光润,褐斑永不脱落。

(2)釉下绿色斑点。一般使用单一绿色料,也有用褐、绿、黑组成三彩,在胎上用斑点绘成斜方、四方、六方、环形、菱形等各种图案,再施盖青黄釉色,烧后色调极为调合。

(3)釉下绿彩。瓷工们运用铜金属发色制成绿色色料,在胎上任意画几笔云霞或水波纹样,或瓜果、辣椒写意画,施盖透明釉,色调柔和,绿彩淡雅。

(4)釉下褐绿彩绘。习见于运用褐、绿色料在瓷枕胎上绘画花鸟题材。布局严谨,形态生动活泼,春意盎然,富有生气。

长沙窑釉下彩初创阶段,也有在坯体上采用雕刻和绘画兼并手法,先刻划出花鸟纹轮廓,然后在轮廓线内填彩,使画面产生很好的立体效果。

4、文字装饰和款识。则又是长沙窑的始创,其形式多样。

(l)诗文装饰。在不少长沙窑青釉壶上,用褐色料书写有:

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

春人饮春酒,着鸟哢着声。

自入新峰(丰)市.唯闻旧酒香;

抱琴酤一醉,尽日卧垂杨。

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

题诗安瓶上,将与买人看。

富从升合起,贫从不计束。

客人莫直入,直入主人嗔;

打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

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

自从君去后,常守旧时心;

洛阳来路远,不用几黄金。

(2)广告款识。四十多年前在朝鲜龙媒岛出上的长沙窑瓷品上烧有“郑家小口天下第一”,“卡家小口天下有名”的款识。1958年在长沙出土的青釉褐色斑点贴花壶也楷书“张”字和“陈家美春酒”。

更值一提的,发现一件壶上书写了一首抒发心情的诗:“去去关山远,行行湖地深,早知今日苦,多与画师金”。其中的“关、远、与、师”四字,都是简化字体,可见一千多年前长沙窑瓷工们就孕育了改革文字的愿望。 综上所述,长沙窑产品釉色、造型、色彩、装饰丰富多变,又协调统一,鲜明地表现出繁荣昌盛的唐代特色,反映了广大群众的思想活动、向往与追求。同时还十分注意海外的实用要求和文化欣赏习俗,突出了外销出口的适应性、为发展后世陶瓷树立了楷模。

长沙窑陶瓷的鉴赏与鉴定

--彭建祥 (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株洲 412008 衡阳师范学院美术系,讲师,衡阳 421008))

摘要:长沙窑作为一个没有太多文献记载的民间窑场,在唐代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刺激下,异军突起,开创了釉下多彩彩绘新工艺、书写诗文装饰等艺术特色、丰富的文化内涵,新颖别致的造型以及瓷器的外销等方面都取得突出的成就,在我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彩的篇章。湖南园林雕塑,湖南长沙泡沫雕塑,湖南长沙装饰雕塑,长沙泡沫雕塑,金雅贝雕塑,湖南道具制作,长沙道具制作,长沙动漫泥塑模型,长沙园林雕塑目前收藏长沙窑瓷器成为热潮,但市场上赝品充斥,笔者以此文章与收藏爱好者共同探讨长沙窑瓷器的鉴赏与鉴定。

关键词: 长沙窑;鉴赏;鉴定;

湖南长沙窑又名铜官窑,是唐代南方规模巨大的青瓷窑场之一。长沙窑始于初唐。盛于中晚唐,终于五代,时间延续300多年。其烧制出来的瓷器品种丰富,美观精致,实用性强。这些瓷器在青釉下加绘彩色花纹,冲破唐以前单色青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长沙窑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为唐以后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是我国彩瓷工艺的骄傲。

要鉴定一件长沙窑陶瓷的真假,从胎质、釉色、造型、纹饰、款识甚至重量等方面入手。鉴定时这几方面都不要偏废,如果仅重视一个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就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一.根据长沙窑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鉴定

长沙窑釉下彩绘有两种。一是用彩色直接在坯胎上作画,然后加盖一层青釉在上,入窑高温煅烧而成。二是先在坯胎上刻划出花纹,在其上施彩色,然后罩上青釉,最后入窑烧成。彩绘的色彩,常见有褐色、绿色、粉蓝色、褐绿色或白色等。湖南园林雕塑,湖南长沙泡沫雕塑,湖南长沙装饰雕塑,长沙泡沫雕塑,金雅贝雕塑,湖南道具制作,长沙道具制作,长沙动漫泥塑模型,长沙园林雕塑长沙窑胎釉特征明显体现在初唐时产品胎质较粗糙,欠坚硬,呈暗红色,有微微灰黄灰青色,釉层显薄,釉色青中发黄,有姜**倾向。唐中后期,胎色基本为深灰色或浅灰色,胎质较前坚硬精细,胎和釉粘结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瓷化程度已相当高。长沙窑的胎体,一般是粗厚的,和同时代的邢窑胎骨相比,相差很明显。釉色主要是青色釉,除此还有白釉和褐色釉等。青色釉中又分为青**和青绿色两种。釉质精细莹润,观察釉面可见表面布满无色细碎片,它细密、均匀、柔和分布,这也是真品的特征。釉的表面往往是不均匀的,一个器物中可见釉层厚薄不匀现象。

长沙窑釉下彩绘以氧化铜、氧化铁做呈色剂,绿色是氧化铜,红色、褐色是氧化铁。氧化铁在釉下呈褐色,在釉上呈红色。呈红色的器物长沙窑出土有十几件,纹饰有花奔、禽鸟、动物、龙纹。长沙窑以诗词作装饰的也很多。

长沙窑瓷器在质地的致密和成型的精巧程度都逊于越窑青瓷和邢窑、定窑白瓷,因而价格就便宜许多。比如同时代的一件长沙窑壶只标价‘’五文”钱(高19厘米),浙江出土的一件越窑盘口壶上刻“价直一千文”(高47.9厘米),两件瓷壶大小相差不到3倍,价格相差却达200倍,因而在当时,物美价廉的长沙窑成为畅销品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从长沙窑陶瓷的纹饰来鉴定

长沙窑属于青瓷体系,其装饰手法多样,有刻花、划花、镂刻、堆塑、印花、贴花、绘花等。绘花最富创造性,在釉上和釉下绘出各种花纹。这种釉上彩绘不是在烧好的有白釉的瓷胎上绘彩,而是将釉施在坯胎上,待釉阴干之后,直接在上面作彩画,入窑煅烧,一次性完成。这种釉上彩绘一般是绘彩云、彩山、彩带、彩斑、彩树叶等纹饰,这种彩绘,湖南园林雕塑,湖南长沙泡沫雕塑,湖南长沙装饰雕塑,长沙泡沫雕塑,金雅贝雕塑,湖南道具制作,长沙道具制作,长沙动漫泥塑模型,长沙园林雕塑由于彩、釉交融在一起,所以显得自然、生动、流畅,有水墨画淋漓尽致的生气。

彩绘的纹饰常见有几何纹,如四方形、六方形、菱形、圆形等。还有云带纹、山峰纹之类,这种纹饰多用点彩而成,有的还绘成各种飞鸟、游龙、走兽、鱼纹、花卉、人物等。这些绘画,用笔简练,自然洒脱,具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开创了瓷器装饰艺术的新天地。长沙窑把绘画、剪纸,雕塑等工艺都运用于陶瓷的装饰中。其次,有些产品反映佛教文化和伊斯兰文化的内涵,由于出口到西亚等地,因而就有一些椰枣等异国风格的装饰。还有一些产品中甚至出现了金色卷发女郎、异国情侣等西方人物形象。此外,还有反映马球等运动场景的纹饰。另外,一些哲学格言、民间谚语也在长沙窑产品中有出现。湖南园林雕塑,湖南长沙泡沫雕塑,湖南长沙装饰雕塑,长沙泡沫雕塑,金雅贝雕塑,湖南道具制作,长沙道具制作,长沙动漫泥塑模型,长沙园林雕塑

长沙窑花鸟画造型雅拙生动,逼真夸张。其造型来源现实生活,取于自然,对客观形象有细致的观察与深刻体会,画出来的物体不是简单地描摹,而是在描摹的基础上大胆取舍、提炼、夸张、变形。卓尔不凡的釉下彩绘艺术完全是写意的、游戏的笔墨,这种简约粗犷的形象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

长沙窑釉下彩绘装饰纹样的运用具有独创性,山水、人物、花鸟大都是湘江两岸极平常的景物,窑工随手拈来,画上器具立即变得生动而有趣,既是湘江两岸自然风情的写照,也是窑工那种生存智能与意趣的遗存,表现了一种率真、质朴的美感。

模印、帖花也是长沙窑特有的风格。模印是往往先刻划需要的花纹,制成模子,有的是用刻有花纹的模子直接拍打在器物的坯胎上面,现出图案;有的是在薄泥片上压印出花纹,然后再施青釉,图案常有飞凤、飞鸟、飞雁、花蝶、狮子、走鹿、双鱼、武士等等。这些图案构图简洁,线条粗细得体,均匀有力,没有繁杂多余,呆板堆砌之感。

在泥坯上作画,如同在生宣上行笔,有渗透渗开的效果。陶泥、釉彩在烧制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效果,往往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惊喜。湖南园林雕塑,湖南长沙泡沫雕塑,湖南长沙装饰雕塑,长沙泡沫雕塑,金雅贝雕塑,湖南道具制作,长沙道具制作,长沙动漫泥塑模型,长沙园林雕塑长沙窑釉下彩绘艺术大都先用铜红铁线勾勒,再用大笔蘸铜绿等色渲染完成,强调笔情墨趣。

长沙窑作品用笔潇洒豪迈,完全是书法技巧的运笔,力透窑坯,遒劲奔放,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窑工对深一层生命形象的构想。

三.从长沙窑陶瓷的造型来鉴定

长沙窑造型品种丰富,有盘、碟、碗、杯、洗、盆、瓶、罐、壶、枕、盒、文房用具、人物、动物、玩具等等,类别很多,式样繁杂。长沙窑产品中常见一种壶,口宽、短直颈、溜肩、长腹,腹至脚底渐收,身有瓜棱形和长圆形,底足有一圈外撇,底可分平底、璧底、圈足。湖南园林雕塑,湖南长沙泡沫雕塑,湖南长沙装饰雕塑,长沙泡沫雕塑,金雅贝雕塑,湖南道具制作,长沙道具制作,长沙动漫泥塑模型,长沙园林雕塑平底的是早期产品,璧底的略后,圈足最后。肩部设流,流分长曲流和短流两种,短流刀削六面或八面,显得古拙富有民间气息,很有时代特征。这种形式的短流,在同时代的越窑壶中也常有出现,流下的腹部往往绘有各种花纹,流的对称位置在颈的上端和肩之间设一扁形把。整个壶的造型给人以古拙大方,实用美观的感觉。

长沙窑的雕塑艺术非常成功,有人物和动物。人物有贵妇人、胖小孩、弹琴仕女、吹箫少女、持物的男女老少、骑狮、骑马人等等。各种动物也很多,有威武的狮子,笨拙的大象,善走的奔马,勇猛的小狗,机敏的小兔,肥笨的小猪,温顺的绵羊,欢跃的小鸟等等,还有鸡、鹅、鸭等。这些雕塑都以简练手法塑造,虽然精细不足,但不失准确传神的形态,真是神态活现,令人喜爱。

四.从长沙窑陶瓷的款识来鉴定

长沙窑陶瓷的款识是鉴定和研究古陶瓷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反映古陶瓷的年代、窑口、档次、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意义已远远超出了古陶瓷自身的范围。湖南园林雕塑,湖南长沙泡沫雕塑,湖南长沙装饰雕塑,长沙泡沫雕塑,金雅贝雕塑,湖南道具制作,长沙道具制作,长沙动漫泥塑模型,长沙园林雕塑例如,唐长沙窑器物中出现的“卞家小口天下第一”和“郑家小口天下有名”的款识,能使我们知道“卞家”和“郑家”是唐代长沙窑中两个产品质量好、经济实力强的窑户,从中也能领会到那时陶瓷业的商品竞争已客观存在。

长沙窑作品的光辉灿烂,不仅是因为首创釉下多彩,还因为它诗情画意的文化品位。其发掘的作品中,有诗歌、警句,有反映商贾经营活动的,反映歌楼妓馆生活的,反映游子、旅人的、反映离别相思的,反映边塞征战和宗教活动的,通俗易懂,情满字里行间。书法也极具功力。有图画,人物画,动物画,花草,山水画 ,盂罐的腹部,碗盘的内视中心,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突破了以往民间宗教题材的束缚,奠定了山水、人物、花鸟画在唐代兴起并成为独立画种的基础。

在传统经验方法的基础上,从社会大文化的视野,利用诸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文学、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文字学、天文历法、陶瓷史、美术史、书法史以及商品价值学等,形成一个围绕古瓷器的相关知识群,湖南园林雕塑,湖南长沙泡沫雕塑,湖南长沙装饰雕塑,长沙泡沫雕塑,金雅贝雕塑,湖南道具制作,长沙道具制作,长沙动漫泥塑模型,长沙园林雕塑用这种知识群来过滤检验被鉴定的古瓷器的所有表象和信息、剔出赝品破绽之处予以揭示否定。

知识群方法之所以有用,一是因为任何古瓷器物都是一定社会大文化背景卜的产物,必然打上时代的烙印,而且这种烙印是在当时无意制假的状态下自然打上的。二是现代制假者要从制造瓷器的生产条件、技术手段甚至文化意识上完全回到古代水平上去是不可能的,而从社会大文化的层面上完全掌握和通晓知识群方法所涉及的各种学问,并在这个基础上来制假,更是不可能的。当然,搞古瓷鉴定的人也不可能对知识群方法所涉及的各种学问无所不知。但知识群方法作为在古瓷器鉴定上传统经验方法基础上延伸出来的一种新的方法,它的鉴定思路和方式,可以开阔鉴定视野,另辟鉴定蹊径。

鉴瓷者通过这种方法的引导,查阅有关资料,就能对被鉴定对象有关方面的真伪情况作出科学、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另外现代科技方法如:热释光测年法,元素鉴定法、碳14断代技术、陶瓷釉质老化系数鉴定也逐渐应用于鉴定中。

从总的历史与科学发展大趋势看,湖南园林雕塑,湖南长沙泡沫雕塑,湖南长沙装饰雕塑,长沙泡沫雕塑,金雅贝雕塑,湖南道具制作,长沙道具制作,长沙动漫泥塑模型,长沙园林雕塑现代科技方法必定会在瓷器鉴定上唱主角,而且是权威性主角,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

泰山附近的乐趣1.天街天街位于南天门东部,是一条从天门向东通往毕夏寺的街道。整条街大约1000米。街上人来人往,到处都是旅馆、餐馆、商店和各种颜色的小店。据记载,天街从清朝开始就很繁华,有些老板用物件做手电筒,如金牛、鹦鹉、木棍等。2.黑龙潭在泰山西溪的百丈悬崖上,有一条瀑布奔流而下。瀑布的常年冲击使悬崖形成了一个深潭。相传此池与龙宫相连,龙可在此自由出入,故名“黑龙潭”。“龙潭瀑布”是泰山西溪的景点之一。官滩上的瀑布溅着无限的水,让人无限遐想。黑龙潭看起来很小,但底部却深不见底。3.中天门中天门又名二天门,是泰山三大天门之一,也是泰山山东路和西马路的交汇处。位于黄仙岭山脊上,海拔847米。要想爬上中天门,首先要克服中天门下被称为“小十八盘”的陡峭台阶。中天门山川幽静,景色壮美。游客已经上升到“中天”,可以看到这里美丽的风景。4.毕夏神庙毕夏寺位于泰山南侧,始建于1009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毕夏寺是一组宏伟的高山古建筑群,由大殿、香榭等十二座大型建筑组成。整个建筑以照壁、南神门、山门、香亭为中轴线,左右对称,南低北高,层层递进,高低起伏,高低不平,布局严谨。5.豆豆宫斗姆宫古称“龙泉观”,是泰山景区最幽静的地方。斗姆宫位于万仙楼北面,依溪而建。原为道观,清康熙初年由尼姑主持,供奉北斗星辰之母。于是改名为斗姆宫,又名妙园。斗姆宫分为北、中、南三个院落。布局密集,建筑沉稳庄重,宫外青山重叠,清幽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