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汽油价格为何频繁调整

2.8元油价与锂价暴跌,终结特斯拉、雪铁龙掀起的价格战

3.中国成品油价迎年内第12次上涨,车主加满一箱油会多花多少钱?

4.中国成品油价不断涨跌,油价究竟是根据什么涨跌的?

中国油价飙升,中国油价风云变化

10年来我国的油价整体来说是持续上涨的,上涨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

1、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因为整体原油的存量是有限的,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用到石油的方面越来越多,需求在不断扩大,而欧派克成员国供给是有限的。

2、1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私家车保有量不断持续攀升,原油需求不断攀升,我国从93年开始变为石油纯进口国,到目前对外石油依存度已经接近60%。直接导致油价持续上涨

汽油价格为何频繁调整

我们大陆的油价和周边亚洲国家的油价相对持平,差距并不太大。

每当我们谈到油价问题的时候,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油价上涨,油价上涨的问题也会看到很多人的正常生活,增加大家的日常开支。虽然大家都想让油价进一步下跌,但因为国际原油的价格进一步上涨,所以我们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可能会一路走高。

油价已经经历了7连涨。

在2022年开年之后,我们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已经经历了7连涨,在此期间并没有经历任何降价。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国际原油市场的价格在不断攀升,每桶原油的价格甚至已经涨到了130美元以上。正是因为我们的成品油价格非常容易受到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我们的出行成本也会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升而不断提高。

中国大陆的油价普遍维持在每升9元左右。

我昨天看过一个关于2022年的3月份的数据,我们国内的平均油价普遍维持在8.64元左右,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平均汽油价格是8.43元每升左右。如果我们和周边国家做比较的话,亚洲周边国家的汽油价格普遍维持在8.4元到10元之间,很多国家的油价要比我们中国大陆的油价高一些。

我们的汽油价格比日本和韩国的汽油价格便宜。

以同期的数据做对比,我们的92号汽油的价格在8.6元左右,95号汽油的价格在9.3元左右。与此同时,日本的相关型号的汽油价格在9.5元到10元左右,韩国的相关企业的价格在10元到10.5元左右。值得一提的事,日本和韩国的人均收入会更高一些,所以油价上涨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可能会更低一些。

8元油价与锂价暴跌,终结特斯拉、雪铁龙掀起的价格战

国际油价近期连续回升,创四个月以来新高,而国内油价在四个月内3次调整,频率之高前所未有。邓郁松认为,尽管《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并没有量化的具体指标表明油价在什么价位、什么时候该调整,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频繁调整将成为今年常态。

中国经济网记者作了一个粗略统计:2005年3月至今,汽油出厂价共12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980元;柴油出厂价共10次调整,其中8次上调,累计涨幅167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共调整8次,其中6次上调,累计上涨910元。总体来看,涨价成为国内油价调整的“主旋律”,跟涨不跟跌现象一直以来饱受质疑。对此,邓郁松分析,这是因为3年来我国原有的定价机制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而照现在新机制的执行情况,这种现象有望改观。

在邓郁松看来,按照目前油价调整的实际情况,新机制从执行层面与以往有着很大区别,这是好现象。“希望这种机制能坚持下去,密切跟踪,那么将来随着国际油价的回落,国内油价也能适时跟跌。”

大幅波动仍是未来国际油价主基调

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已接近50%,高油价几乎成为中国无法避免的刚性开支,油价动荡也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不可忽视的外围因素。随着新定价机制的实施,中国油价逐渐接轨国际,将越来越紧密地随国际油价调整,因此对国际油价未来趋势的判断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预测国际油价也许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揣摩透它的脾气,即使是极其专业的投资机构也常常失手。”邓郁松在他参与撰写的《中国经济报告》如此叙述,因此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他更多地倾向于发表自己的判断,和陈述理由:“我的判断是,油价大幅波动现象短期内难以改变,我个人认为今年的趋势是前低后高。”他认为四个主要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走势:一是石油需求形势,目前由于金融危机影响,全球需求量下降;二是石油资源集中,欧佩克和俄罗斯对油价走势仍有控制能力;三是货币因素,美元走势的影响;四是石油公司成本居高不下,以致油价长期低于40美元不现实。

邓郁松认为未来几年国际油价“走高比走低的概率更大”,而种种因素变化导致中国油价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具备外在条件”。而对于这次油价上调,他认为并不影响部分地区价格促销,因为去年四季度以来成品油市场,尤其是柴油市场由于需求量下降,短期内存在供过于求的压力,库存需要释放。(记者 牟修锐)

中国成品油价迎年内第12次上涨,车主加满一箱油会多花多少钱?

新能源车涨价,特斯拉官降,中国品牌跟进,燃油车掀桌子,部分车企开启保价模式。以上大约是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国内车市的经历的一系列过山车似的价格大乱斗。就当上个月大家还在讨论价格战要打到什么时候,到底是“保价派”技高一筹,还是掀桌子的更得人心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最大涨幅,以及碳酸锂半年不到的时间暴跌近66%的消息,恐怕要为一季度风风火火的汽车价格战,画上一个句号了。

份额降、油价涨,油车再打价格战也没用?

持续数月的价格战,简单来说,就是车企们为了留在“牌桌上”所做出的努力。但是价格战拼的却不是车价本身,甚至也不是制造成本,而是在风云变幻的车市格局中,对于产品、车企的预期。试想,如果明确告诉你,某家车企明天就要关门大吉。那么即便现在它的产品就是打骨折,恐怕绝大多数人也不会选择去趟这趟浑水。这种案例并非没有发生过,对于曾经选择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而言,其收尾的库存,最终归宿往往是租赁或二手市场。而它们在退出之时也并非没有选择大幅降价,但无论消费者还是车市同行,对此行为其实大多也都并不在意。

那为什么现在都开始在意了呢?因为彼时的降价,是准备卷铺盖走人,而现在的降价是为了继续撑下去。特别是对于燃油车领域而言,大家账本都非常清楚。首先,大盘是基本稳定的。自2017年到2022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基本围绕2400万辆左右水平震荡徘徊。其次,存量的数据中,新能源车的份额逐渐提升。去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已经突破650万辆,同比几乎翻番,实现每卖出四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的格局。按照前面“买预期”的论调,其实燃油车目前已经处于守势状态,而油价可能会是压垮这一姿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全球主流车企纷纷选择“锁死”燃油车科技树,将有限的财力和精力都投入到挖新战壕时。其实也等于变相“锁死”了燃油车的制造成本。平台化的制造方案,多产品(甚至多品牌)共线的生产方式,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简单来说,只要边际效应能够维持,燃油车的生产制造就会保持在可控且较低的水平。这也成为传统车企打价格战时手握的重要筹码。但油价对于消费预期的影响,恐怕会导致传统车企不再愿意主动将手中的筹码掷出,而是被动选择固守。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近年来油价与车市的关系。在去年上半年一波10涨2跌的走势下,国内油价也从“6元时代”快进到“9元时代”。叠加其它因素影响,去年3-5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降幅明显,但同期的新能源车市依旧保持正增长状态。然而到了去年下半年,整体画风为之一变。一方面,3涨8跌的油价走势,并没有让“10元时代”到来,还在年底成功将92号汽油压在了8元以内。另外,部分燃油车的购置税优惠政策,也刺激了去年下半年的车市表现。

再把时间拨回今年,虽然购置税优惠告一段落,但油价在第一季度基本克制,并且3月份的两连跌,让很多地区的95号汽油都跌入了8元以内。相对宽松的油价走势,让车企的价格战足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4月份的大幅上涨,无疑再次唤醒了消费者对于油价的记忆。特别是在地缘局势暂无缓和迹象,以及供需关系的客观状态下。消费者恐怕也会产生油价将会处于高位震荡的预期。加上燃油车本身就处于份额被挤占的防守姿态,叠加使用成本的预期,车企自身继续价格战的预期收益自然会持续萎缩。当然,燃油车也不用担心新能源车会趁机利用价格“收割”,因为它们也准备收手了。

喘口气、继续卷,电车也打不动价格战了?

从市场份额来看,新能源车预期向好,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面对新势力的加入,中国品牌的崛起,以及传统外资车企的转型,整体大盘的向好,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分到预期的蛋糕。于是新能源车也一度选择在价格战问题上与燃油车联动。但是热闹的价格战掩盖了至少两个问题。其一是国补的取消,即便是退坡之后的水平,对于国内新能源车企而言,在成本压力上绝对是“伤筋动骨”的存在。另一点则是技术上的投入,无论现在热门的800v,还是智能驾驶、座舱,以及充电桩与换电站等硬件投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仅以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来看,如果刨除研发费用一项,那么至少理想汽车已经可以实现盈利了。

当然,与很多手里只有一本新能源账的中国品牌车企不同,绝大多数外资车企还有燃油车可以输血。不过就像前面聊的那样,燃油车现在处于自顾不暇的状态,恐怕也只有诸如宝马、奔驰这种一线豪华品牌受波及程度较小。但这些具有宽阔护城河的品牌,本身从来也没有加入价格战的意思。

再把视线拉回新能源车,其价格战标志性事件当属特斯拉今年的大幅官降,以及国内油价缓和时,燃油车掀桌子带来的市场“恐慌”。如果说后者带来的“危机”已经消散,那么前者还会再动手吗?无论是同行的试探,还是消费者的期待,有关特斯拉在上周六再次大幅降价的传闻确实“如期而至”。只不过特斯拉这次选择让同行安心。顶着特斯拉“全球定价最低”市场的头衔,上周“星舰”都炸了,又怎么可能再降价呢?这当然是开个玩笑,但特斯拉所谓“成本定价”的策略也实属贴金。实际原因恐怕只要翻看特斯拉去年的销量、订单表现就一清二楚了。

去年12月份,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环比下滑超4成。这似乎做实了特斯拉当时在国内减产,以及销量不及预期的传言。而根据有关数据披露,去年年底,特斯拉在国内挤压的订单只剩5千多台。这些或许才是刺激特斯拉在今年年初直接在价格上“放大招”的根本原因。但是降价带来的负面效果也在显现。根据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特斯拉营收同比增长近24%,净利润却同比下滑约24%。很显然,降价带来了销量,但盈利能力也下滑迅速。从产品毛利率来看,特斯拉也几乎下滑了10个百分点,毛利跌至20%以内,已经低于经营目标线。这种局面下,趁着上游大宗供应链降价“回血”还来不及,又有谁会挑头搞价格战呢?

总之,一季度国内车市略显混乱的价格战似乎要被画上句号了。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确实在价格战之中收获到了一定的销量。但油车的前景并不完全在自身的价格上,反倒是继续“割让”利润,所能得到的正向反馈在减少。如此以来,等待类似去年购置税政策那样的“普惠”性质的利好,似乎成为更理想的选择。而新能源车方面,就算是成本控制大户特斯拉,也得喘口气。与其指望碳酸锂的暴跌促使新一轮价格战开启,还不如期待诸如4680电池、一体压铸车身等基础落地,从根本上进一步压低成本,以实现“油电同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米乐app官方的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成品油价不断涨跌,油价究竟是根据什么涨跌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很多家庭都拥有了一辆汽车,在出行的时候也会很方便,不需要去挤公交挤地铁了。但是汽车是需要耗油的,所以说很多车主在买了车之后却付不起油钱了。因为现在的汽油价格是非常贵的,并且汽车的耗油量也是很大的。中国成品油价迎来了年内第12次上涨,那车主加满一箱油会多花多少钱呢?

加满一箱油会多花多少钱呢?

小编在网络上查询了一些资料,发现国内的成品油价已经迎来了2021年内的第12次上调,很多车主都抱怨,现在的汽油价格实在是越来越为了,已经加不起油了。在2021年9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消息,自18日24:00起,国内汽油价格上调90元每吨,柴油的价格上调85元每吨,综合算下来汽油的价格上调了0.07元每升。如果私家车的油箱的容量是50升,那么车主加满一油箱的油将多花3.5元左右。

汽油价格上升带来的影响

我们要知道世界上并不是一直非常稳定的,很多地方仍然在发生战乱,特别是这些盛产石油的地区,简直是得不到安民,所以汽油的价格也在逐渐上升。汽油价格的上升也带来了很多的影响,第1个就是很多电动汽车逐渐被更多的车主接受,他们会去购买电动汽车。第2个,很多汽车制造商在研究耗流量更小的汽车,这样也能够提高自己的销量。第3个,很多车主在开车的时候就会特别小心,以防止耗油过多,并且能够步行的时候就步行,不会开私家车。

结语

小编感觉汽油价格的上升也是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越好,那么人们对于汽油的需求量也就更大,所以汽油的价格就会上升。

由于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无论是小汽车还是其他汽车,根据相关数据,我使用的汽车数量已达到3.1亿辆,已经有多达2.17亿辆汽车,其中有3.85亿人拥有机动车驾驶证,他们大多数是c1驾照的所有者,对于这些车主来说,购车实际上并不是奢侈消费,但后来的保养和燃油费应是他们最大的担忧。

我相信许多车主也已经注意到了为什么国际油价下跌而国内油价一次又一次上涨。首先必须明确,国际油价不是指国内成品油的价格,而是国际原油的价格,原油与成品油的转化率约为1:0.9,但也存在损失和加工成本,如果计算出该比率,则该比率约为1:0.8,实际上,我国的石油是来自俄罗斯的高价石油,因此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们没有影响。

另一个原因是油的质量有所提高

从先前的国5到国3,这是国内油价上涨的原因,但对于车主来说,油质是否真的有所改善,仍然由他们来判断的,最根本的原因是汽油税价格上涨,自08年以来,税收价格已从每升0.2元提高了7倍,之后变成目前的每升1.52元,占油价的48%,这就是为什么国际油价下跌而国内油价上涨的原因。

国控石油价格的能力很差

因为国内的石油都是需要加工的成品油,而且我国还坚持一种机制,允许炼油厂不赔钱,加油站拥有有利的机制,因此包括加工费,税金和一些价差都由车主自己支付,因此对于加油站和炼油厂来说是有利可图的,再加上石油公司的垄断和中间商的收入,基本上都依赖于油价上涨,所以我国的石油价格将继续涨跌。